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8篇
  免费   3321篇
  国内免费   434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262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230篇
临床医学   1438篇
内科学   495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特种医学   8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4篇
综合类   3249篇
预防医学   2325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917篇
  6篇
中国医学   5736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602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666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1079篇
  2015年   1547篇
  2014年   896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401篇
  2010年   1090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102.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性胃病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年来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胃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HP尿素酶快速检测等,确诊为HP相关性胃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卫年,最长22年;慢性胃炎39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11例。辨证属脾胃湿热31例,肝胃气滞19例,肝郁脾虚7例,脾胃虚寒6例,脾胃阴虚者5例。2治疗方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基本方:大黄109,黄连3g。加减:脾胃湿热,加蒲公英、蛇舌草各309,丹参、龙葵各15g,蕾梗、苏梗、云…  相似文献   
103.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云 《四川中医》1996,14(10):35-35
  相似文献   
104.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是治疗心下痞的主方,余二十多年来,用该方加减变化辨治胃炎,屡获良效,今不揣简陋,兹作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1.胃炎(某痞证) 患者:刘某,男,31岁,医师。1994年8月16日初诊。六日前因突然高烧、呕吐、胃痛,以急性胃炎收住某医院,经中、西医药治疗后,烧退,但仍院腹胀满,疼痛伴失眠。查见形体稍胖,面色萎黄。院腹胀每在饥饿时和进食后加重,不喜按,温暖而舒,纳差,失眠(晚间只睡二小时左右),汗多,困倦乏力,大便不成形,日一次。  相似文献   
105.
摘要:目的:对民族药香青兰进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对该药材的综合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1995-2022年知网、PubMed中的中英文文献与相关文献对香青兰进行综述。结果:经过系统的研究,发现香青兰的组成主要包含总黄酮和黄酮苷类、挥发油、三萜类和蛋白质等。这些成分有着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缺氧、抗血栓和降血压。结论:香青兰对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有一定疗效。香青兰在蒙医临床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香青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作用范围广泛,对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CPT-11)相关的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7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5-氨基水杨酸组,以及半夏泻心汤+5-氨基水杨酸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腹腔注射CPT-11溶液造模,根据组别和剂量分别对各组灌胃半夏泻心汤和5-氨基水杨酸。10d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材,测量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粪便中的菌群种类,采用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各组大鼠粪便样品中菌群的多样性。采用索雷森(Sorenson)指数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16S rDNA-PCR-DGGE图谱的相似性。结果 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增重缓慢,胃残留率升高,肠推进率降低,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降低,肠杆菌数量增多,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胃残留率降低,肠推进率提高,肠杆菌数量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比较,半夏泻心汤与5-氨基水杨酸联合治疗后,大鼠的肠推进率提高,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5-氨基水杨酸组、半夏泻心汤+5-氨基水杨酸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菌群相似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菌群相似性指数显著高于半夏泻心汤低、高剂量组(P<0.05);半夏泻心汤+5-氨基水杨酸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菌群相似性指数均显著高于5-氨基水杨酸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由CPT-11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现象,缓解大鼠体质量下降的症状,使得模型大鼠胃残留率降低、肠推进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7.
沈燕金 《医学信息》2005,18(12):1685-1685
医学专业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简称M C I)是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套医学专业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它的问世是我国医学专业数据库检索方式的一次革新。C H K D期刊库有很多检索入口,但主题词检索和关键词是最常用的,系统特征可实现自动转换,即关键词——主题词——分类号自动转换,支持非规范语言、自然语言向规范语言、受控语言自动转换。M C I的研制成功将大大提高C H K D期刊库的查准率和查全率。1关键词检索关键词是从文献的篇名、摘要或正文中抽取的,在表达文献内容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可…  相似文献   
108.
摘 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 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 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 (34/68) 的 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 (27/68) 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 (10/68) 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 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 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 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9.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 市各市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上报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共 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 006起,报告病例3 129例,其中57.06%的疫情涉及2例病例。疫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 和9月;报告疫情起数排在前三位的市 (区) 分别为张家港市、吴中区和太仓市;89.46%的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采集342 起疫情的867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病原的326起,占95.32%。阳性疫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 (CoxA6) 为主,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 (CoxA16)。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幼托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 所,病原存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不同年份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摘 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特征,为制定预防贫血的策略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以2019学年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1~4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和2020年 6月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值检测。结果:共检测学生730人,其中男生417人 (57.12%)、女生313人 (42.88%)。男生两次血红 蛋白均值分别为 (128.95±13.72) g/L和 (133.07±13.32) g/L,女生分别为 (126.25±12.33) g/L和 (128.87±12.84) g/L,男生 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19和4.33,P值均<0.05)。7岁组、8岁组、9岁组和10岁 组学生第二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82、3.34、5.53和3.11,P值均<0.05)。肥胖 组、超重组、正常组、轻度消瘦组、中重度消瘦组学生血红蛋白均值第二次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 为 3.50 、2.94 、7.08 、2.26 和 2.20,P值均<0.05)。研究对象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分别为 13.32%、61.48%和 6.44%。女生贫血发病率和人群持续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5,4.35,P值均<0.05);各年龄组 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9.91、7.62和12.78,P值均<0.05);不同营养 状况学生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 16.65、5.11和 37.26,P 值均<0.05)。 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的贫血检测工作,干预措施重点实施对象为女生、低年级、消瘦和持续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