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8篇
  免费   3037篇
  国内免费   273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260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231篇
临床医学   1232篇
内科学   42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797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3128篇
预防医学   2302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367篇
  1篇
中国医学   3613篇
肿瘤学   16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897篇
  2015年   1363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1180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摘 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 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 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 (34/68) 的 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 (27/68) 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 (10/68) 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 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 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 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2.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 市各市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上报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共 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 006起,报告病例3 129例,其中57.06%的疫情涉及2例病例。疫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 和9月;报告疫情起数排在前三位的市 (区) 分别为张家港市、吴中区和太仓市;89.46%的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采集342 起疫情的867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病原的326起,占95.32%。阳性疫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 (CoxA6) 为主,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 (CoxA16)。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幼托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 所,病原存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不同年份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摘 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特征,为制定预防贫血的策略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以2019学年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1~4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和2020年 6月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值检测。结果:共检测学生730人,其中男生417人 (57.12%)、女生313人 (42.88%)。男生两次血红 蛋白均值分别为 (128.95±13.72) g/L和 (133.07±13.32) g/L,女生分别为 (126.25±12.33) g/L和 (128.87±12.84) g/L,男生 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19和4.33,P值均<0.05)。7岁组、8岁组、9岁组和10岁 组学生第二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82、3.34、5.53和3.11,P值均<0.05)。肥胖 组、超重组、正常组、轻度消瘦组、中重度消瘦组学生血红蛋白均值第二次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 为 3.50 、2.94 、7.08 、2.26 和 2.20,P值均<0.05)。研究对象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分别为 13.32%、61.48%和 6.44%。女生贫血发病率和人群持续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5,4.35,P值均<0.05);各年龄组 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9.91、7.62和12.78,P值均<0.05);不同营养 状况学生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 16.65、5.11和 37.26,P 值均<0.05)。 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的贫血检测工作,干预措施重点实施对象为女生、低年级、消瘦和持续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4.
摘 要:2019年8月,重庆市荣昌区作为全国56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以“人通、医通、财通”为抓 手,加快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 位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5.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实证数据检验家庭医生在健康与费用管理中的“守门人”作用。方法:2018年5—6月 在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试点的某街道开展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有效问卷1 745份。结果:签约居民在抽烟、酗酒、 熬夜等健康行为自评健康管理成效中均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成效为好的有 54.96%,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 (31.27%);在费用控制指标中,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节省费用的占 66.73%,而未签约居民仅为 48.63%。结论: 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的管理成效,在将来的研究中 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管理与实际医疗费用控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6.
摘 要:目的:研究甘肃省靖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乙 肝防控策略、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靖远县所有助产机构入院分 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其HBsAg 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 sAb)。结果:研究共纳入 HBsAg 阳性住院产妇所生新生儿 131 名,其在出生 24 h 内全部进行了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乙肝疫苗首针 (HepB1) 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指尖血检测结果显示,HBsAg 阳性者 1 人,母婴阻断失败率为 0.76% (1/131);HBsAb阳性者 101人,母婴阻断成功率为 77.10% (101/131);HBsAg和 HBsAb全部阴性者 29人,母婴阻断成功但 免疫失败率为22.14% (29/131)。结论: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实施情况较好,阻断HBsAg 阳性母 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与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 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 年 12 月自愿参与该研究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常住居民 412 人为研究对象,测定及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 25-OH-D 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血管 B 超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有斑块组 268 人和无斑块组 144 人,比较两组人群血清 25-OH-D水平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变量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斑块 组血清 25-OH-D 为 (45.18±18.71) nmol/L,无斑块组为 (56.12±19.54) n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3,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收缩压、HbA1c、年龄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88、0.119和0.128,P值均<0.05);与 血清 25-OH-D 呈负相关 (r=-0.365,P<0.01)。血清 25-OH-D 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 (OR=0.973,95%CI: 0.960,0.985,P<0.05)。结论:低水平血清25-OH-D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内经》“神”原分析,可见顺应自然,保持乐观舒达的情志,建立平衡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是摄生长寿的要素。从中显示了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观;七情、内因发病观;注重机体反应性的整体观;调神扶正的治疗观等优势理论,及其对临床、心理、行为医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9.
《内经》“是动病”“所生病”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经脉》篇在叙述完每条经的循行起止后 ,均有两段关于疾病的记载 ,一段前冠以“是动则病” ,一段冠以“是主……所生病者” ,把它们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 ,则是从《难经·二十二难》开始的。原文说 :“经言脉有是动 ,有所生病 ,一脉变为二病者 ,何也 ?然 ,经言是动也 ,气也 ,所生病者 ,血也。邪在气 ,气为是动 ,邪在血 ,血为所生病。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 ,气留而不行者 ,为气先病也 ,血壅而不濡者 ,为血后病也 ,故先为是动 ,后所生也。”就是说 ,“是动病”为气病 ,“所生病”为血病。后世遂把“是动病”、“所生…  相似文献   
110.
将《内经》中有关瘀血治不的内容概括为:①攻下逐瘀法,用于治疗瘀血邪热在内,且病情较重之证;②温经化瘀法,代表方为四乌骨一芦茹丸,用于治疗精血枯竭、月经闭止之证;③活血利水法,代表方为鸡失醴,用于治疗瘀血水停之证;④散寒化瘀法,代表方为熨方,本法适用于寒邪外袭、瘀血内停之证。《内经》有关瘀血治法的内容对后世中医瘀血之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