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4篇
  免费   3083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322篇
基础医学   215篇
口腔科学   230篇
临床医学   1472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810篇
外科学   374篇
综合类   2677篇
预防医学   2488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1722篇
  11篇
中国医学   1498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738篇
  2016年   941篇
  2015年   1399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1108篇
  2011年   1133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 市各市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上报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共 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 006起,报告病例3 129例,其中57.06%的疫情涉及2例病例。疫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 和9月;报告疫情起数排在前三位的市 (区) 分别为张家港市、吴中区和太仓市;89.46%的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采集342 起疫情的867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病原的326起,占95.32%。阳性疫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 (CoxA6) 为主,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 (CoxA16)。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幼托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 所,病原存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不同年份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2.
摘 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特征,为制定预防贫血的策略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以2019学年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1~4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和2020年 6月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值检测。结果:共检测学生730人,其中男生417人 (57.12%)、女生313人 (42.88%)。男生两次血红 蛋白均值分别为 (128.95±13.72) g/L和 (133.07±13.32) g/L,女生分别为 (126.25±12.33) g/L和 (128.87±12.84) g/L,男生 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19和4.33,P值均<0.05)。7岁组、8岁组、9岁组和10岁 组学生第二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82、3.34、5.53和3.11,P值均<0.05)。肥胖 组、超重组、正常组、轻度消瘦组、中重度消瘦组学生血红蛋白均值第二次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 为 3.50 、2.94 、7.08 、2.26 和 2.20,P值均<0.05)。研究对象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分别为 13.32%、61.48%和 6.44%。女生贫血发病率和人群持续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5,4.35,P值均<0.05);各年龄组 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9.91、7.62和12.78,P值均<0.05);不同营养 状况学生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 16.65、5.11和 37.26,P 值均<0.05)。 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的贫血检测工作,干预措施重点实施对象为女生、低年级、消瘦和持续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53.
摘 要:2019年8月,重庆市荣昌区作为全国56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以“人通、医通、财通”为抓 手,加快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 位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4.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实证数据检验家庭医生在健康与费用管理中的“守门人”作用。方法:2018年5—6月 在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试点的某街道开展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有效问卷1 745份。结果:签约居民在抽烟、酗酒、 熬夜等健康行为自评健康管理成效中均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成效为好的有 54.96%,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 (31.27%);在费用控制指标中,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节省费用的占 66.73%,而未签约居民仅为 48.63%。结论: 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的管理成效,在将来的研究中 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管理与实际医疗费用控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55.
摘 要:目的:研究甘肃省靖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乙 肝防控策略、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靖远县所有助产机构入院分 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其HBsAg 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 sAb)。结果:研究共纳入 HBsAg 阳性住院产妇所生新生儿 131 名,其在出生 24 h 内全部进行了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乙肝疫苗首针 (HepB1) 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指尖血检测结果显示,HBsAg 阳性者 1 人,母婴阻断失败率为 0.76% (1/131);HBsAb阳性者 101人,母婴阻断成功率为 77.10% (101/131);HBsAg和 HBsAb全部阴性者 29人,母婴阻断成功但 免疫失败率为22.14% (29/131)。结论: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实施情况较好,阻断HBsAg 阳性母 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6.
摘 要: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与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 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 年 12 月自愿参与该研究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常住居民 412 人为研究对象,测定及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 25-OH-D 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血管 B 超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有斑块组 268 人和无斑块组 144 人,比较两组人群血清 25-OH-D水平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变量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斑块 组血清 25-OH-D 为 (45.18±18.71) nmol/L,无斑块组为 (56.12±19.54) n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3,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收缩压、HbA1c、年龄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88、0.119和0.128,P值均<0.05);与 血清 25-OH-D 呈负相关 (r=-0.365,P<0.01)。血清 25-OH-D 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 (OR=0.973,95%CI: 0.960,0.985,P<0.05)。结论:低水平血清25-OH-D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 ,笔者应用补肾健脾的方法治疗先兆流产 2 1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 1例患者 ,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病例 ,孕妇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0岁 ,1次先兆流产 8例 ,2次先兆流产 10例 ,3次及 3次以上先兆流产 3例。停经时间4 0~ 5 0d 15例 ,5 0~ 60d 2例 ,60~ 90d 4例。所有病例均有妊娠反应 ,经查尿HCG阳性 ,或B超检查见有胚囊 ,来诊时均有腰酸 ,小腹隐痛或坠痛 ,或有阴道少量出血。2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为主。基本方 :寿胎丸合泰山磐石散加减。续断、桑寄生、杜仲、菟丝…  相似文献   
58.
先兆流产长期保胎致胎儿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患者,22岁,以孕1产0孕37+5周不规则腹痛1天入院,入院时体检:血压15/10KPa,宫高剑下二指,悬垂腹、宫口开15厘米,先露头浮,胎心音140次/分,入院后B超示“胎心音见”,询问病史患者孕2月时有先兆流产史,在外院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其中黄体酮肌注至孕6+m一直保胎至孕6月+阴道流血止,入院前两天自觉胎动减少,入院即以“孕1产0孕37+5周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术、术后见羊水Ⅱ度、量中,以右枕横位助娩1活女婴,全身苍白,组织硬、橡皮样肿、四肢短小、腹部膨大,一娩出即呈“四脚…  相似文献   
59.
鼻咽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