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8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31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77篇
妇产科学   487篇
基础医学   566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557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7346篇
预防医学   99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09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650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1039篇
  2016年   1001篇
  2015年   1087篇
  2014年   1192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1375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364篇
  2009年   1482篇
  2008年   1803篇
  2007年   1536篇
  2006年   1504篇
  2005年   1308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949篇
  2002年   810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468篇
  1997年   505篇
  1996年   534篇
  1995年   504篇
  1994年   495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341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对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00例进行常规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加做转颈及旋头试验,提高了诊断阳性率,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58-1260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躯体活动受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8例躯体活动受限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及躯体活动障碍部位采用个体化的Epley法、Barbecue法进行手法复位,对11例因拒绝手法复位采取药物治疗+康复练习治疗,随访观察并收集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法复位组18例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药物治疗+康复练习组有效率为9.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眩晕发作例数,手法复位组2例(11.11%);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9例(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活动受限人群虽不适宜常规的复位手法,但应用个体化Epley法,Barbecue法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76-1578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IDEM患者25例,行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回报:神经鞘瘤16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6例。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均未见术后复发或脊柱畸形,脊柱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应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治疗IDEM,手术过程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较好的保护了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123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43)、硫酸镁组(n=40)、普米克令舒组(n=40).观察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硫酸镁治疗,硫酸镁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普米克令舒组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肺动脉收缩压(PASP)、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24 hpH与同期硫酸镁组和普米克令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分压明显高于硫酸镁组和普米克令舒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硫酸镁组和普米克令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 h PASP水平明显低于硫酸镁组和普米克令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暴露时间[(5.49±0.85)d]和住院时间[(12.95±2.31)d]均显著短于硫酸镁组[(7.93±1.12)、(16.41±2.57)d]及普米克令舒组[(7.78±1.05)、(16.23±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显著高于硫酸镁组(65.00%)和普米克令舒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经不同治疗方式,包括羊水减量术(SA)、双极脐带电凝减胎术(BCC)和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LCPV)后,供血胎和受血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双胎输血综合征93例,追踪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分析比较供血胎和受血胎的临床结局.[结果]不同治疗方式组中严重的TTTS(TTTSⅢ期及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羊水减量术组50.0%(27/54),脐带电凝减胎术组93.9%(31/33),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组83.3%(5/6),P<0.001,因此,3种治疗方式妊娠结局比较时仅纳入TTTSⅢ期及以上病例.SA组、BCC组和LCPV组双胎总体存活率分别是53.7%、24.2%和60.0%,P=0.002.SA组、BCC组和LCPV组分娩孕周中位数分别是31e(20+3~38+2)、28+5(20+2~38+6)和27+6((23+3~37+4)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SA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是29.6%而BCC组和LCPV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是32.3%和60.0%,P=0.410.LCPV组28周前分娩的比例较SA组和BCC组高(分别是60.0%、18.5%和48.4%;P=0.033).TTTS双胎中受血胎存活率是44.1%(41/93)而供血胎存活率是46.2%(43/93),P=0.768;受血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生率是2.4%(1/41)而供血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生率是11.6%(5/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可提高TTTS的总体存活率;TTTS受血胎和供血胎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作者对航天系统40岁以上职工10413名,利用AFP与超声显象联合检测进行肝癌普查。1100例作了CEA。检出亚临床肝癌8例,检出率0.8‰,8例都是男性,7例有乙肝史,4例合并肝硬化者先后在半年内死亡。4例手术成功,其中1例,2年前是AFP低浓度阳性的乙肝病人。作者认为,定期利用AFP与B超进行肝癌普查。结合对高危人群短期随访是我国现阶段肝癌Ⅱ级预防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母胎输血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诊治要点。方法选取10例母胎输血综合征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产前诊断困难,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贫血、黄疸和窒息,患儿分娩前孕妇有前置胎盘4例,胎盘粘连3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过多1例,妊娠高血压1例;采用吸氧和适量输血后4例(40.00%)治愈,5例(50.00%)好转,治愈好转率达90%,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另有1例出现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母胎输血综合征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产前诊断主要靠孕妇自觉症状如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异常,同时结合B超检查。新生儿主要表现为缺氧和贫血体征,前置胎盘和胎盘粘连是引发母胎输血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纠正缺氧和补充血容量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_2O_2)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介导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胎鼠心肌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对照组,H_2O_2不同浓度组(100μmol/L、200μmol/L、500μmol/L),H_2O_2(20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200μmol/L)组,H_2O_2(200μmol/L)+HMGB1抗体(20μg/ml)组。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凋亡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HMGB1表达。结果(1)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活性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t=-5.81,-9.59,-14.21,P均<0.05);NAC和HMGB1抗体可以明显减弱H_2O_2(200μmol/L)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t=-2.98,-3.03,P<均0.05)。(2)LDH和CK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LDH和CK的表达量随着H_2O_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t_(LDH)=9.78,15.37,18.13,t_(CK)=11.29,20.35,26.17,P均<0.05)。与H_2O_2(200μmol/L)组比,NAC和HMGB1抗体可以抑制LDH和CK的表达(t_(LDH)=-4.91,-4.22,t_(CK)=-4.17,3.29,P均<0.05)。(3)MDA表达和SOD活性:H_2O_2(100,200,500μmol/L)可以抑制心肌细胞SOD活性,增加MDA表达(t_(SOD)=-4.16,-6.59,-10.76,t_(MDA)=3.98,5.16,9.47,P均<0.05);与H_2O_2(200μmol/L)组比,NAC和HMGB1抗体可以拮抗H_2O_2对SOD和MDA的影响(t_(LDH)=-4.91,-4.22,t_(CK)=-4.17,3.29,P均<0.05)。(4)HMGB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H_2O_2(100,200,500μmoL/L)可明显增加心肌中HMGB1的表达(t=12.94,21.08,25.81,P均<0.05),与H_2O_2(200μmol/L)组比,NAC+H_2O_2和HMGB1-Ab+H_2O_2中HMGB1的表达明显降低(t=-10.24,-8.09,P均<0.05)。(5)心肌凋亡: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100、200、500μmol/L)心肌凋亡率明显增加(t=7.52,13.06,16.61,P<0.05);NAC+H_2O_2组和HMGB1+H_2O_2组心肌凋亡率较H_2O_2(200μmol/L)组明显增加(t=-4.89,-4.23,P<0.05)。结论 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以通过上调HMGB1表达,损伤心肌。  相似文献   
999.
《医学源流论》充分反映了徐灵胎的医学建树和学术思想,集中其毕生治医心得,为徐灵胎之力作,其中"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篇,在治病原则上阐明了"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体现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位确定的重要性。在其所著《洄溪医案》89案例中,有十余例着重强调用药施治前应当先确定病位所在,体现了徐灵胎非常重视治病必究病根之在,对后世医家进行疾病的诊疗施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uNK cells)比例、数量、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uNK细胞在弓形虫感染致早孕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第6.5天给予孕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建立孕早期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小鼠模型,妊娠第9.5天分离小鼠子宫淋巴细胞。取人正常妊娠孕早期流产新鲜蜕膜组织,分离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共培养48 h(弓形虫与子宫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0.5∶1、1∶1、2∶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uNK细胞表型(CD122、NK1.1、DX5)、人uNK细胞表型(CD3、CD56、CD11b、CD27)及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表达水平。磁珠分选小鼠和人uNK细胞,以小鼠YAC⁃1或人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以小鼠或人u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分别为1∶1、5∶1、10∶1、20∶1时u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 妊娠第9.5天,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流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3.02% vs. 3.51%;[χ2] = 71.359,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降低[(4 547 ± 1 610)个/只 vs.(8 978 ± 3 339)个/只;U = 2.000,P < 0.05]、细胞表面NK1.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74.53 ± 8.37)% vs.(93.00 ± 1.11)%;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20.10 ± 8.03)% vs.(5.04 ± 0.68)%;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1.70 ± 12.48)% vs.(45.75 ± 2.26)%;U = 0.000,P < 0.05]、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6.74 ± 1.36)% vs.(8.13 ± 1.90)%;U = 0.000,P < 0.05],但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67.98 ± 9.20)% vs.(52.93 ± 10.42)%;U = 2.000,P > 0.05]。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表现出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30%、4.32%、8.12%和12.65%,对照组分别为1.21%、1.63%、2.51%和3.22%。将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共培养48 h后,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在子宫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 vs. 对照组:(6.61 ± 1.75)% vs.(17.48 ± 4.81)%;F = 7.307,P < 0.01]、绝对数量显著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2 104 ± 5 726)个/孔 vs.(65 285 ± 21 810)个/孔;H =11.540,P < 0.01]。弓形虫感染组uNK细胞中,CD56brightCD16⁃调节型NK细胞亚群比例较对照组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5.25 ± 5.90)% vs.(36.03 ± 4.51)%;F = 3.213,P > 0.05]、CD56dimCD16+杀伤型NK细胞亚群比例增加[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1.15 ± 2.15)% vs.(7.09 ± 2.24)%,F = 2.992,P > 0.05],两者比值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37 ± 0.92)vs.(5.58 ± 2.39);H = 8.228,P < 0.05];CD11b+CD27⁃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30.28 ± 6.91)% vs.(17.48 ± 4.67)%;H = 6.556,P < 0.05],IFN⁃γ [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4.13 ± 1.28)% vs.(15.19 ± 1.64)%;F = 1.639,P > 0.05]、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54.76 ± 10.02)% vs.(50.33 ±3.67)%;F = 0.415,P > 0.05]。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具有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11.90%、28.11%、49.91%和73.35%,对照组分别为11.21%、21.63%、33.51%和48.22%。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uNK细胞分化和分泌功能产生了不同影响,但均可引起小鼠和人uNK细胞绝对数量减少、杀伤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