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546篇
预防医学   491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514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我院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 11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方法〕采集患者痰、血、尿及其它标本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 ;在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离的 49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11种抗生素的合计敏感率在 80 % -90 %之间的抗生素只有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70 % -80 %之间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左旋氧氟沙星 ,<60 %的抗生素有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替卡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 14 8株不动杆菌对 11种抗生素的合计敏感率在 80 % -90 %之间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70 % -80 %之间的抗生素有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 ,<60 %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替卡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 ;在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6月期间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率合计为 2 6.2 7% ,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合计为 2 6.3 5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通过对耐药性监测研究使我们提高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为抗生素使用和调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的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固定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自组装法(未还原探针法)与探针预先经过还原的自组装法(还原探针法),将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探针固定在DNA传感器的金膜表面,比较不同探针浓度下,探针固定和杂交反应所引起的频率的变化以及所用的时间。结果 与未还原探针法相比,还原探针法具有探针固定量大、反应速度快、频率下降明显等优点。结论 还原探针法提高了DNA探针的固定效率,优于未还原探针法。  相似文献   
43.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方法对医院临床分离的8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聚类分析。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相同,但基因型相同,绝大多数基因型不同。结论通过RAPD分析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的特性,明确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该菌的感染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环境寄生及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表型、产酶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方法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VITEK-32);改良三维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金属酶试验用Etest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扩增(RAPD)方法对患者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分型,从检出时间、地点或部位进行动态分析。结果4 246份样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52株,分离率为8.3%;患者与环境及医护人员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未见有关联;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烧伤病房的患者及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外源性因素不主要,患者多是自身感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4~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年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994~2003年5种抗生素的年用药频度(DDD 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而且耐药率增加均大于12.5%。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该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不仅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其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E-test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19%、头孢他啶64.0%、阿米卡星44.5%、环丙沙星64.32%、头孢哌酮/舒巴坦70.12%、亚胺培南79.1%、氨曲南58.32%、哌拉西林47.62%、头孢吡肟51.43%。22株耐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率为31.8%。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4个克隆株。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的机制之一,准确的实验室检测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可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rhlR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rhlR基因。利用pGEX4T-1载体构建rhlR-pGEX4T-1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同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菌落计数法检测免疫组和对照组鼠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结果rhlR的全基因序列为726bp,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中的rhlR基因(登录号:AE004768)完全一致。大肠杆菌BL21(DE3)转化重组质粒rhlR-pGEX4T-1后,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3,其中RhlR蛋白为27×103。体内实验中,免疫小鼠肺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与未经免疫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rhlR-pGEX4T-1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lR蛋白。重组蛋白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粘附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微量平板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PA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技术绘制48株PA的指纹图谱,应用计算机软件建立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48株临床分离PA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PA在17%遗传相似性系数上分为A、B、C、D、E五个基因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PA大都属于D型,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42%。结论 绝大多数临床分离的PA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9.
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菌株血清型别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生研株式会社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试剂盒,对某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ICU住院患者痰液及相关环境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监测。结果3个ICU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8株,对其中80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分型率90.91%;所占比率较大的血清型为:B型52.27%,G型22.73%,未分型菌9.09%。各型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类数为:B与G型10种,未分型菌9种,D与E型8种,F型7种,I,M与K型<3种;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67.05%,阿洛西林61.36%,头孢吡肟44.32%,替卡西林/他唑巴坦54.55%,阿米卡星56.82%,头孢哌酮46.59%,左氧氟沙星54.55%,头孢哌酮/舒巴坦6.82%,亚胺培南55.68%,头孢他啶28.41%;B型菌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该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以B型为主;以多重耐药菌株多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此两种药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0.
复方白鲜皮洗剂抗菌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霞 《中国药师》2005,8(4):345-346
目的:探讨复方白鲜皮洗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临床妇科常见致病菌为受试菌,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观察复方白鲜皮洗剂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复方白鲜皮洗剂的MIC和MBC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2.5%和25.0%(ml/ml),金黄色葡萄球菌12.5%和25.0%(ml/ml),绿脓杆菌均为6.25%(ml/ml).结论:复方白鲜皮洗剂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