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85篇
  1篇
中国医学   53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沙苁蓉中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和2′-乙酰基金石蚕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A)-0.1%甲酸(B),梯度洗脱(0 min,35%A;30min,5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和2′-乙酰基金石蚕苷获得良好分离;进样浓度分别在0.0214~0.856 mg.mL-1(r=0.9998)、0.1034~4.136 mg.mL-1(r=0.9999)、0.0996~3.984 mg.mL-1(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4%,101.0%,98.2%;精密度试验的RSD(n=6)小于0.33%;重复性试验的RSD(n=6)小于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沙苁蓉的质量控制提供可借鉴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应用高效离心分配色谱技术分离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方法采用醋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1∶0.1∶2,V/V/V/V)为分离体系。结果从肉苁蓉中成功分离得到了6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结论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技术分析并鉴定了6种苯乙醇苷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黄根中的蒽醌苷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柱色谱法分离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技术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从黄根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离得到6个蒽醌苷类化合物,1-O-methylrubiadin 3-O-β-primeveroside(1),damnacanthol 3-O-β-primeveroside(2),rubiadin3-O-β-primerveroside (3),lucidin 3-O-β-primeveroside(4),1,3-dihydroxy-2-(methoxymethyl) anthraquinone 3-O-β-primerveroside (5)and digiferruginol ω-gentiobiose(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蒽醌成苷后生物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994.
炒王不留行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炒王不留行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18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紫外(UV)、红外(IR)、质谱(FAB-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炒王不留行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2S)-N,N,N-三甲基色氨酸内铵盐,洋芹素-6-C-阿拉伯糖-葡萄糖苷,王不留行黄酮苷(洋芹素-6-C-葡萄糖-阿拉伯糖-4′-0-葡萄糖苷),洋芹素-6-C-双葡萄糖苷.结论:(2S)-N,N,N-三甲基色氨酸内铵盐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对醌B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结合LC-DAD技术,通过和标准化合物雷公藤对醌B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质谱中的准分子离子峰[M+Na]+相对照,快速鉴定雷公藤多苷中的雷公藤对醌B,对其含量的测定则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 一级质谱扫描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中保留时间tR=13.2 min的峰化合物结构为雷公藤对醌B,准分子离子峰[M+Na]+为353.1,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对醌B在0.115~1.1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32%,0.7%。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对醌B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对山茱萸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分离效果.方法:采用HPLC测定山茱萸中马钱苷及莫诺苷的含量,考察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山茱萸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有效性.结果:马钱苷、莫诺苷的回归方程依次为y=17.245X+ 13.362(r=0.999 9),Y=15.468X-41.275(r=1.000 0);线性范围分别为21.75~435,35.8 ~716 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7%,96.29%.HPD-400型大孔树脂的分离效果最好.结论:选取马钱苷和莫诺苷含量为指标筛选富集环烯醚萜苷的大孔树脂类型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分离山茱萸中有效部位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LMWC-TG-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LMWC-TG-NPs;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雷公藤多苷纳米粒(TG-NPs)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LMWC)修饰方式;以含20%乙醇的PBS (pH 7.4)为释放介质考察LMWC-TG-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优化的处方工艺:以1.0% Poloxamer 188、80 mg PLA、12mL有机相、丙酮-乙醇(2∶3)制备TG-NPs混悬液,以与TG-NPs混悬液等体积的10% LMWC溶液修饰TG-NPs制备LMWC-TG-NPs;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LMWC-TG-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7.6±3.4)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8±0.009 (n=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83±2.43)%、(10.70±0.37)%(n=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所制备的LMWC-TG-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后期研究其肾脏靶向和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白首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首乌是传统补益类中药,有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乌须发及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来,白首乌的抗肿瘤活性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C21甾类成分被认为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就白首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毛茛总苷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黏附实验观察毛茛总苷对MGC803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毛莨总苷对MGC80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Matrigel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实验观察毛莨总苷对MGC803细胞体外类血管生成的作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毛茛总苷对MGC80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毛茛总苷有效抑制MGC803细胞黏附、细胞迁移以及MGC803细胞介导的体外类血管生成;明显抑制MGC80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VE-cadherin、sema 4D和integrin β5的表达.结论 毛莨总苷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VE-eadherin、sema 4D和integrin β5的表达来抑制MGC803细胞黏附、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  相似文献   
1000.
从蝴蝶戏珠花(Viburnum plicatum Thunb.var.tomentosum Miq.)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1),isotachioside(2),tachioside(3),koaburaside(4),丁香酸葡萄糖苷(5),羽扇豆醇(6),熊果酸(7),绿原酸(8),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蝴蝶戏珠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