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30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研究乙醛酸盐诱导所致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小鼠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C57BL/6J小鼠连续腹腔注射乙醛酸盐建立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及冯库萨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及钙盐沉积情况,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blot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tion,EMT)的情况。结果:随着连续腹腔注射乙醛酸盐时间的延长,小鼠肾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近端肾小管管腔逐渐扩张,且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出现肿胀及变形,基底膜逐渐裸露;冯库萨染色结果显示近端小管腔内黑色钙盐沉积逐渐增加;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肾小管上皮标志E-cadherin及Pan-ck逐渐丢失,而间质标志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则逐渐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乙醛酸盐干预的增强,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I)表达也逐渐增加,且在干预第3天即达高峰。结论:乙醛酸盐诱导所致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早期即出现EMT,启动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1(TFF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1%的乙二醇溶液自由饮用和2%的NH4Cl溶液2 mL/d灌胃2周和4周;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成石2周(n=20)、成石4周(n=20)和正常组(n=20)大鼠肾组织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TFF1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管,与正常组比较,成石2周肾组织TFF1平均灰度值略下降(P>0.05),成石4周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TFF1低表达,伴随结石结晶数量和密度的增加,TFF1表达降低.TFF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乙二醇和NH4Cl干预的时限呈负相关;TFF1可能在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造影剂碘海醇对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成4组:空白对照组(A)、单纯诱石组(B)、单纯碘海醇组(C)、诱石+碘海醇组(D)。用乙二醇法诱导建立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C、D组尾静脉注射碘海醇。实验第4周末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镜下观察肾内草酸钙晶体沉积情况。结果A、B、C、D4组肾脏组织MDA含量(nmol/mg蛋白)分别为2.74±0.48、4.51±1.47、6.92±2.18、8.87±2.31,SOD活力(U/mg蛋白)分别195.21±11.01、170.24±13.59、140.86±25.91、121.54±25.5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结晶等级评分高于A组,D组结晶等级评分高于B组(P〈1.05)。培论碘海醇促进了大鼠肾小管内草酸结晶量的增加,其机制与碘海醇诱导的肾小管上皮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筛选简便、快捷、成石效果好的SD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造模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2种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模型复制方法和2种改良的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造模结束后采集每组大鼠24h尿量及血清,比较大鼠24h尿量、尿Ca2+、尿Mg2+、尿pH、尿草酸(0x)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P、Ca2+、Mg2+,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及草酸钙结晶的沉积情况。结果E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48d)]在光学显微镜下草酸钙结晶沉积较传统组C组明显增多(P〈0.05),但有30%大鼠死亡,血肌酐在5组大鼠中最高。D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28d)]较传统组C组草酸钙结晶沉积明显增多(P〈0.05),并且造模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80%),E组与D组相比结晶形成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乙二醇(28d)3肾脏中无肾结晶形成,仅有轻微的肾脏病理学改变,大鼠无死亡,肌酐不高。空白对照组无结晶形成,无病理改变。结论用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诱导28天复制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效果好,并且花费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PH1)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检索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7例PH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共57例PH1患者,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0.2~57.0岁,发病年龄为出生后至42岁。57例PH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异性较低,肾结石41例,肾钙化和(或)肾钙质沉积21例,泌尿系统外草酸沉积12例,腰背腹痛12例,输尿管结石8例,此外尿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肉眼血尿等症状均有报道,有33例在诊断时已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26例患者接受移植治疗,肾移植17例(2例因结石复发、恢复透析再次接受肝肾联合移植,1例恢复透析并再次接受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7例,肝移植2例,肝肾序贯移植3例。31例患者未接受移植治疗。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比58%,P<0.05)。结论PH1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多已进入ESRD阶段,接受移植治疗较未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预后更佳,应优先考虑预先肝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心理干预,起始日剂量10mg,最高日剂量为20mg,并行积极心理干预,总疗程为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2、4、6周后评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SAS、SDS、HAMD评分、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加上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抑郁症患者疗效好,且起效快(1周),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7.
48.
羟脯氨酸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草酸前体。在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而羟脯氨酸作为草酸前体在人的肉类饮食过程中占了绝大部分,并最终可能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本文综述羟脯氨酸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过程,并初步探讨羟脯氨酸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NIHSS及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P=0.027)。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Background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a 56‐year‐old woman with hyperoxaluria induced by calcium‐free diet that resulted in kidney stone recurrence.MethodsA 24‐hour urine collection and serum tests for kidney stone risk factors ident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The monitoring of urine risk factors was done by untimed urine samples and 24‐hour urine collections.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for kidney stone analysis.ResultsThe results of urine collection showed hyperoxaluria of 0.551 mmoL per 24 hours. After adding calcium‐containing products to the diet the oxaluria decreased to reference range value of 0.352 mmoL/24 hours and all untimed oxalate to creatinine ratios returned to reference ranges.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revealed 100% calcium oxalate kidney stone composition (It was 50% Weddellite and 50% Whewellite).ConclusionsThe case stud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alcium intak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lcium oxalate kidney stone recurrence. Particularly, unsuitable diet without calcium can induce kidney stone recurrence. Knowledge of diet habits is important for interpretation of kidney stone risk factors and their inhibitors excreted in ur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