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3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40篇
中国医学   658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观察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程放疗的疗效.方法:对14例再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Varian 23EX电子直线加速器适形放疗,1.2Gy/次,2次/日,总剂量DT33~62Gy,放疗2~3周.结果:10例病变消退(8例食道黏膜恢复,2例癌性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扩大食道,可正常进食),无效3例病灶扩大,1例发生呕血,死亡;未发生放射性脊髓炎,有不同程度放射性食管炎;1年存活率50.00%、2年存活率28.57%.结论:放疗后复发再程放疗,有助于消除食管癌复发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可靠,但仍有部分患者难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初步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6名疟疾防治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开展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每项指标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和重要性评价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各指标变异系数,根据上述结果进行指标筛选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信度,采用专家权威程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采用KMO检验和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结果 共23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100.00% vs. 88.46%)和专家协调系数(0.372 vs. 0.286, P均< 0.01)均高于第1轮。第2轮专家咨询后,各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757~0.930,一、二、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98~0.136、0.112~0.276、0.139~0.335;指标体系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一(KMO值= 0.523,[χ2] = 18.192,P < 0.05)、二(KMO值= 0.694,[χ2] = 51.499,P < 0.01)、三级指标(KMO值= 0.519,[χ2] = 477.638,P < 0.01)KMO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级指标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23%。传染源、传播条件及防控能力3个一级指标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37、0.333和0.329;归一化权重居前3位的二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数及虫种(0.160)、输入性病例入境及就诊情况(0.152)、媒介种类及密度(0.152);归一化权重值居前5位的三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虫种(0.065)、媒介种群(0.064)、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0.059)、输入性病例数(0.056)及从就诊至确诊时间间隔(0.055)。结论 成功构建了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消除后开展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和加强重点风险因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儿童脑瘫性髋关节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预防性、重建性和补救性手术三种。手术的目的是防止股骨头向外侧移位,重建半脱位及脱位髋关节的稳定,消除不可重建髋关节脱位导致的持续性疼痛,进而改善患儿行走功能,方便不具站立及行走能力患儿的会阴部护理。本文通过系统复习新近相关文献,重点阐述儿童脑瘫性髋关节疾病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操作要点以及临床与X线评价结果、远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e通过调控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小肠黏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4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SAP组、SAP+人参皂苷Re组和SAP+人参皂苷Re+LY2784544组(n=12)。通过腹腔注射雨蛙肽溶液(禁食12 h后,100 μg/kg × 6次,注射间隔60 min)的方法建立SAP模型。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e(4 mg/kg,每日1次,连续7 d)。通过腹腔注射 12.7 mg/kg LY2784544来抑制JAK2/STAT3通路。检测各组胰腺指数、血清淀粉酶和炎性因子水平;检测D-乳酸和FITC-D水平分析小肠黏膜屏障功能;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和小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和小肠黏膜组织JAK2/STAT3通路水平。 结果 SAP组小鼠胰腺指数、血清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FITC-D、D-乳酸、Bax蛋白水平、胰腺组织和小肠组织中JAK2和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cl-2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人参皂苷Re组小鼠Bcl-2蛋白显著高于SAP组,其余指标显著低于SAP组(P<0.05)。SAP+人参皂苷Re+LY2784544组的Bcl-2蛋白显著高于SAP+人参皂苷Re组,其余指标显著低于SAP+人参皂苷Re组(P<0.05)。 结论 人参皂苷Re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缓解炎性反应减轻SAP模型小鼠的胰腺损伤, 并通过抑制细胞的凋亡保护小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7、0.8和1.0 mmol·L-1)H2O2诱导HepG2细胞损伤。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损伤组、人参皂苷对照组和人参皂苷保护组。10、20和40μmol·L-1人参皂苷RH1、F1、RD、RO和RE分别孵育细胞3 h,H2O2损伤2 h,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CAA法检测细胞抗氧化活性,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ST-1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H2O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 mmol·L-1。与损伤组比较,10、20和40μmol·L-1人参皂苷RH1、F1、RD、RO和RE预处理后,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人参皂苷F1保护组细胞存活率升高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μmol·L-1人参皂苷RH1、F1、RD、RO和RE保护组HepG2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F1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15.82±0.82)μmol·L-1,CAA当量为(1 275.20±33.90)μmol TE/100 μmol·L-1人参皂苷F1。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损伤组比较,人参皂苷F1保护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F1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中ROS水平,提高细胞SOD活性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药材精制而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及冠心病所致慢性左心功能不全II、III级气阴两虚证。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物质基础、药效、网络药理、药动学及药性等方面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人参皂苷Rb1、Rg1、Rf、Rh1、Rc、Rb2、Ro、Rg3及麦冬皂苷C、麦冬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果糖、五味子醇甲13个成分为质量标志物,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基于质量标志物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进行质控方法研究,可以为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竹节参中7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此方法在竹节参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竹节参皂苷Ⅴ为内参物,建立人参皂苷Rg1、Re、Rb1,假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Ⅳa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竹节参样品中成分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假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和Ⅳa的fs/i分别为1.286 7、1.432 7、0.966 6、0.962 4、1.207 2、0.938 4。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10批竹节参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性高,可用于竹节参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9.
吴雨佳  王令充  张雯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2019,50(20):4896-4903
目的利用白及多糖(BSP)的生物黏附性,与海藻酸钠(SA)混合作为复合载体,以具有缓释特性的三七总皂苷(PNS)分散体作为包封药物,制备具有生物黏附性的PNS-BSP-SA复合微球。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考察并优化处方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粒径分布、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溶胀性能测定、体外黏附性能评价、体外释放研究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PNS-BSP-SA复合微球圆整度较好,表面粗糙不平有褶皱,粒径分布较窄,PNS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于微球中。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微球工艺稳定,重现性较好,与直接加入PNS原料药制备的微球相比,PNS分散体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得率均明显增加,分别为10.34%、51.25%、82.21%,而PNS原料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得率分别为4.04%、12.16%、61.35%。BSP的加入增加了SA微球的溶胀性能,明显增加了其在大鼠胃部的滞留率。PNS-BSP-SA复合微球中人参皂苷Rg1的释放较PNS原料药缓慢。结论 BSP增加了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将PNS制备为分散体,提高了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得率,并使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构建葛桑降糖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葛桑降糖胶囊粗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采用UPLC建立葛桑降糖胶囊的指纹图谱,测定了10个批次产品;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结果 3批次葛桑降糖胶囊中粗多糖平均质量分数为4.56%,总皂苷平均质量分数为2.97%,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为2.61%;建立了10批次葛桑降糖胶囊的UPLC指纹图谱,确立1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7个共有峰,分别是葛根素、芦丁、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商陆苷、人参皂苷Rb1、商陆黄素,对应1、5、8、10、12、14、15号峰。结论此方法可用于葛桑降糖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