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439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63篇
  10篇
中国医学   853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7篇
  196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缺乏特异诊断和有效治疗策略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转运效率高等优点,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癌症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巨大潜力。不同来源外泌体具有异质性,在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不同作用。因此本文对来自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红细胞、血浆以及血清等不同来源外泌体在肝癌诊断与治疗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开发新的肝癌诊断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白术和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分别提取白术和黄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醇沉上清液和多糖部位;另将白术和黄芪以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40%和70%乙醇洗脱部位。MTT法检测白术和黄芪正丁醇部位、醇沉上清液、多糖部位、40%和70%醇洗脱液对IEC-6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初步发现黄芪正丁醇部位、醇沉上清部位、糖复合物、40%和70%醇洗脱部位加药24h能促进细胞增殖;白术40%乙醇洗脱液部位加药24h能促进细胞增殖,白术正丁醇部位、糖复合物、40%和70%乙醇洗脱液部位加药48h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白术和黄芪正丁醇部位、多糖部位、40%和70%醇洗脱液在加药后不同时间对IEC-6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增殖作用;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白术和黄芪不同部位,可以用于细胞增殖实验,为进一步开展白术和黄芪在细胞水平上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配伍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当飞利肝宁胶囊作为对照药,通过检测MDA、GSH、SOD、ADH、IL-8含量等指标,从多方面探讨柴胡黄芩配伍不同提取部位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正丁醇组对各项检测指标影响最显著。结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ADH活性,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8的释放,是柴胡黄芩配伍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正丁醇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4.
川芎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川芎效应组分在血液及靶组织脑脊液中的移行成分(即药物以原型进入到体液的化学成分),从而为快速、有效地确定川芎效应组分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建立其完善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空白脑脊液、含药脑脊液成分异同,确定川芎效应组分的血中移行成分与脑脊液移行成分,并采用HPLC-DAD-MS/MSn分析技术推测移行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为川芎效应组分的血清移行成分,洋川芎内酯Ⅰ为其脑脊液移行成分,即洋川芎内酯Ⅰ为川芎效应组分即入血又入脑的化学成分。结论洋川芎内酯Ⅰ很可能是川芎效应组分治疗偏头痛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明党参居群间花粉形态差异,为明党参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对我国明党参主要分布区内10个明党参居群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居群的明党参花粉粒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花粉粒最大的为红山栽培居群,最小的为九华山居群。各居群花粉粒P/E值均在1.5左右,呈椭圆形。表面纹饰的典型特征是条纹状结构,各居群间有纹理深浅和空隙有无的差异。萌发孔的典型特征是三孔沟结构,近方形,不同居群萌发孔长宽不一。红山栽培明党参的花粉粒中发现有四孔沟的花粉变异。结论:明党参花粉形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内分化强烈。  相似文献   
996.
戊己丸不同配比方对大鼠体外CYP3A1/3A2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比方对大鼠体外肝微粒体CYP3A1/3A2酶活性的影响,从"中药配伍-代谢"关系探讨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按L9(34)正交表,戊己丸的配比设计为9个受试复方,以睾丸酮为探针药,HPLC检测戊己丸对大鼠体外肝微粒体CYP3A1/3A2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连、吴茱萸、白芍各提取物及戊己丸1号~9号方抑制CYP3A1/3A2的IC50分别为38.96,871.96,15 519.17,43.17,60.47,276.12,133.40,118.08,88.47,64.36,35.13,39.91mg·L-1;黄连及戊己丸均可显著抑制CYP3A1/3A2酶活性,不同配比戊己丸抑制CYP3A1/3A2酶活性作用不同,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黄连在戊己丸方中剂量水平的增高,戊己丸组方抑制CYP3A1/3A2酶活性的能力增强,且戊己丸组方中吴茱萸和白芍配比不同可以影响方中黄连抑制CYP3A1/3A2酶活性的程度.结论:戊己丸配比不同,对CYP3A1/3A2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不同配比戊己丸药效学、药动学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97.
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文  叶正良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16-3020
目的:初步考察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品质,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药典和相关文献,测定10份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外观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灰分和挥发油含量,并以HPLC测定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结果: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中总灰分含量≤7.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45.0%,同时这10份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则均符合我国2010年版药典规定。结论: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质量标准对保证五味子药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不同产地了哥王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并进行比较。方法:样品制备后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放置6min后,加10%硝酸铝溶液1mL,放置6min后,加4%氢氧化钠溶液10mL,15min后,甲醇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在波长λ=510nm下测定吸光度,以芦丁做对照。结果:江西、广西、湖南3个产地的了哥王药材中的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2.19%、2.52%、1.72%,广西产4批药材中含量相差较小。结论:可见不同产地,因不同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了哥王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不同产地金银花原药材质量的研究,优选金银花原料。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对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陕西、山东、湖北、河南四个产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43%、3.14%、1.62%、2.11%,均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1.5%的含量标准。结论为优选金银花原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优势的重要思想,探讨经典名方异病同治原理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的良好切入点。前期文献挖掘和实验研究表明,源自《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当归芍药散的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其广泛药理活性与组胺介导的生理病理功能有相似性,并通过组胺1型受体发挥抑制水肿、镇痛、镇静等活性;继而提出新的研究构想“当归芍药散可通过整合调节组胺受体表达及信号转导途径达到异病同治目的,肝郁脾虚病机可能与组胺能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位于下丘脑的组胺能神经元可能是调控的中心”,课题组正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阐释当归芍药散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为探讨中药复方的异病同治原理提供思路方法借鉴,从而进一步为探讨“肝郁脾虚”的科学内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