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在不同时间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7天以上的8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早上服药组(n=42例)和晚上服药组(n=44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每日观察诊室血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共治疗12周。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2组患者诊室血压明显降低(P〈O.05),且下降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24h血压,降压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6.2%,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31.7%。晚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这标(SBP〈135mmHg)者占42.5%,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51.3%。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特别是对夜间血压升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更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133.16±5.08)mm Hg(1 mm Hg=0.133 kPa)、DBP(72.35±2.19)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41.95±6.19)、(80.95±3.8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26%与对照组的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有效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3.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26例超声心动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超声心动图对新一代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Besylate)治疗26例Ⅰ~Ⅱ期高血压病前后的心脏功能及总外周阻力进行监测,发现此药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降低总外周阻力,减轻心肌重量,增加心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控制清晨高血压的效果差异。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患者中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筛选出清晨高血压患者88例,入选患者停用抗高血压药物14 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其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41例患者为观察组,服用缬沙坦47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4周清晨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比较2组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2种药物均能明显降低收缩压(P〈0.01),但观察组清晨血压控制更好,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为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但在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收缩压明显优于缬沙坦,而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按体重指数的不同分为四组:偏瘦组(Ⅰ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Ⅱ组),BMI 18.6~24.9 kg/m2;超重组(Ⅲ组),BMI 25.0~30.0 kg/m2;肥胖组(Ⅳ组),BMI≥30.0 kg/m2。四组均按实际体重分别给予0.15 mg/kg(3 ED9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TOF-Watch誖SX)行TOF监测拇内收肌肉阻滞(NMB)程度。麻醉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当T1达最大抑制值(T1降至最低值并重复3次以上不变时)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起效时间(从肌松药注毕至T1达到最大抑制值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注药结束到T1恢复至25%的时间)、药理作用时间(注药结束到T1恢复至90%的时间)、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体重指数与3倍ED9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1.531X+8.479(R2=0.628,P0.01);BMI与3倍ED9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药理作用时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1.954X+15.049(R2=0.585,P0.01)。4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时间和药理作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和插管条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实际体重3倍ED95给药,随着患者的体重指数增高,其临床作用时间和药理作用时间亦随之延长,体重指数是影响该药恢复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方法择期行腰椎管狭窄或胸腰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持续输注组(A),静脉间断给药组(B)。麻醉诱导后,A1组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75μg·(kg·min)^-1,A2组1.5μg·(kg·min)^-1,B1组间断给药0.05 mg·(kg·h)^-1,B2组0.1 mg·(kg·h)^-1,每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20min停用所有药物。使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MRIS-I)进行肌松效应监测,记录肌松药使用总量、第一次睁眼时间、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of-Four ratio,TOFr)达25%、50%、75%、90%的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抬头5s的时间及患者麻醉前后潮气量、呼吸频率等。结果拔管时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A2、B1、B2组患者潮气量高于术前(P〈0.05);同种给药方式下,顺式阿曲库铵高剂量组患者TOFr恢复至25%、50%、75%、90%时间、肌力达Ⅳ~Ⅴ级和能够持续抬头5s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而拔管时间及第一次睁眼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下,持续输注给药较间断单次给药TOFr恢复至25%、50%、75%时间延长(P〈0.05),而TOFr恢复至90%、拔管时间、第一次睁眼时间、肌力达Ⅳ-Ⅴ级和能够持续抬头5s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术后残余肌松作用不同,高剂量可延长患者术后肌肉功能恢复时间。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对残余肌松作用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7.
孙晓红 《中外医疗》2014,(27):48-49
目的探讨多达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0例,以收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多达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斑块变化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SBP、D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24、5.12,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1、4.08,P〈0.05)。结论多达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促进斑块逆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析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择期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36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r-羟基丁酸钠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期SBP、HR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大体一致,但T1和T。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术中屏气和呛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时使用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手术及麻醉恢复时间和减少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果糖对全麻患者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效果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全麻下行体表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果糖组(F组)(n=2O)。麻醉诱导前30min内F组静滴10%果糖注射液2.5ml/kg,C组静滴生理盐水2.5ml/kg。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注入2倍ED95(0.1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肌松监测用刺激尺神经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和临床有效时间及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0min、60min、90min的食道温度T0、T30、T60、T90结果食道温度:二组间比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T60、T90明显高于C组(P〈0.05)。组内比较,与T0相比,二组T30、T60、T90均明显降低(P〈0.05)。肌松效果:二组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临床有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麻醉前输注果糖可缩短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临床有效时间,但不影响其起效时间。其原因可能与果糖减缓全麻时体温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0.
洪永发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171-1172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加坎地沙坦酯8 mg,1次/d,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次/d,2个月后测血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下降,A组有效率95.00%,B组有效率6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较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更有效,两药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