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41.
Cellulase can be added to animal feed mixtur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nutrient conversion.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has been developed to check the concentration of added enzyme. The IgG fraction from rabbit immune serum against cellulase from Trichoderma viride was label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 by the glutaraldehyde method. The conjugate (IgG‐Px) was characterized by gel chromato‐graphy on a Superose 12 column. The assay was optim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of IgG‐Px applied an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method developed was utilized for the assay of feed granules supplemented by cellulase preparations. It is possible under the conditions described to determine added cellulase up to a concentration of 24.0 μg/g of the feed mixture.  相似文献   
42.
宋炜  高蕾 《黑龙江医药》2012,25(2):218-219
目前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作为新兴的能源方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纤维素酶作为将纤维素降解并进一步发酵成乙醇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其稳定性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纤维素酶在各种条件下稳定性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其保持最佳稳定性的条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对淡豆豉前酵过程中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合发酵过程中质量损失、黄酮类成分转化,更好地阐释发酵原理。方法 以福林法测定3种蛋白酶活力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滴定法测定脂肪酶活力;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酮类成分。结果 酸性蛋白酶活力在前酵第2天即达到最高[(0.385±0.123)U·g–1],后续趋近消失;碱性蛋白酶活力呈先快速增加后平稳的趋势,前酵第5天时活力最高[(2.110±0.236)U·g–1];中性蛋白酶呈稳定增加的趋势,在前酵第5天时活力超过碱性蛋白酶[(2.462±0.036)U·g–1]。纤维素酶活力在前酵过程中总体呈升高趋势,仅前酵第3天时有略微下降,前酵第5天时酶活力最高[(324.036±14.868)U·g–1]。前酵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先增加后略微下降,前酵第4天时酶活力达到顶峰[(6.299±2.955)U·g–1]。中性蛋白酶和前酵过程中质量损失、黄酮苷类成分损失相关性强。结论 淡豆豉前酵4 d后微生物生长已趋于停滞,可以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活力为指标对淡豆豉前酵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4.
优化了苯酚-硫酸法测定仙人掌多糖含量的条件:取多糖样品2 ml,加4%苯酚0.5 ml,迅速加入浓硫酸5 ml,摇匀后静置5 min,于482 nm处测定吸光度.多糖在7.5~37.5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双酶提取法从仙人掌中提取仙人掌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果胶酶浓度0.7%,纤维素酶浓度0.3%,40℃提取1.5h.仙人掌多糖产率为20.08%,纯度为83.02%.  相似文献   
45.
从温泉热源地区采集的大量泥土和水样中,筛选出一株在60℃生长的纤维素酶产生菌SH2。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与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命名为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SH2,该菌株兼性好氧,在45~60℃能较好地生长。对菌体生长与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表明:初始pH值为5.5,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玉米浆时有利于产酶,经48h发酵后纤维素酶酶活达0.36IU/mL。纤维素酶反应条件研究表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6.0,在pH4.0~10.0范围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45~65℃间酶活差异仅在5%之内,显示了很好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考察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壳聚糖酶解产物的灰分。方法采用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湿计)与纤维素酶的不同比例进行静态浸泡,考察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纤维素酶灰分的能力。结果采用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树脂(湿计)只进行1次阳离子交换,当纤维素酶-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的比例为1∶5时,纤维素酶中的灰分已基本去除,无须进行阴离子交换就可有效降低纤维素酶的灰分,进而降低壳聚糖酶解产物(壳低聚糖)的灰分。结论该方法工艺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7.
利用A¨KTA UPC-900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FPLC)从黑曲霉发酵粉中分离纯化出内切β-葡聚糖苷酶。分离纯化后的酶比活力提高了8.1倍,回收率为7.5%。经SDS-PAGE电泳分析该内切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 400。酶学试验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4.8,Lineweaver-Burk法求得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6.838×10-3mg/mL、2.906×10-2(mL.min)/mg。并确定了FPLC层析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为4.8 mmol/L时分离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8.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了特种纤维素酶催化水解过程中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制备了不同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和壳寡糖,详细研究了水解温度、pH值、时间和酶的用量等因素对酶催化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制备壳寡糖的反应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w=0.01,水解温度58℃,pH=5.3,特种纤维素酶w=0.10,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碳源对芽胞杆菌碱性纤维素酶(CMCase)合成的影响,揭示酶的阻遏合成规律。方法:采用分批培养法,改变培养基中基质种类及浓度,定时取样测定CMCase酶活(DNS法)和菌体干重(DCW),以比合成作为产酶水平的指标。结果:碳源种类对酶合成水平影响不大。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4%浓度时酶合成水平最高,≥5%的高浓度下酶合成才有部分被阻遏。ATP、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对酶合成有一定的阻遏作用。结论:芽胞杆菌EV23产的碱性纤维素酶为组成型酶,酶的抗阻遏合成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中药复方补气升血方药中的有效成分,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该方药药物药效的影响。方法:定期对小鼠进行灌胃,利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炭粒廓清法实验计算炭粒廓清指数K值、吞噬指数α值,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不同组小鼠的耳肿胀度,从而比较两种提取液的药效学差异。结果:两种提取液均可以减轻小鼠的耳肿胀度、升高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但纤维素酶提取法作用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纤维素酶提取法提取补气升血方药药效优于超声提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