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CEA单克隆抗体、纤维联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抗血清,采用PAP法及BA法研究了正常肺组织、伴有肺上皮呈腺样或乳头状增生的肺炎性假瘤及肺腺癌和腺鳞癌组织内CEA、FN和LN的分布情况。10例正常肺组织全部CEA(-),6例肺炎性假瘤CEA亦(-),肺腺癌15例,CEA( )者7例,腺鳞癌3例,CEA( )者1例;FN和LN在正常肺组织及炎性假瘤基底膜(BM)所在处呈连续线状分布,而在肺腺癌及腺鳞癌组织内,FN、LN在BM所在处均呈程度不等的非连续性分布,甚至缺失。本文研究提示,由于伴有肺上皮呈腺样或乳头状增生的肺炎性假瘤CEA均为(-),故CEA可考虑作为该类炎性假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FN、LN在瘤组织基底膜内分布是否完整或缺失,可作为浸润癌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每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常规治疗(常规组)采用吉西他滨120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给药;低剂量每周疗法(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600mg/m2,静脉滴注,第1、8、15、22天给药。2组均28d为1个疗程,连续至少2个疗程。第2疗程末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化疗有效率常规组23.8%(10/42),试验组28.6%(12/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轻度反应,血WBC计数下降、Hb含量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功损害(ALT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下降、肾功能损害(BUN升高)、皮肤反应以及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每周疗法是治疗NSCLC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埃本膦酸钠对肺癌细胞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贴骨接种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制作骨转移动物模型,皮下注射埃本膦酸钠干预.利用放射学检查及病理分析等手段观察埃本膦酸钠对肺癌细胞骨转移的干预效果。结果 放射学检查显示裸鼠接种H446细胞后引起明显的肿瘤性骨损伤,骨病灶处的99Tcm-MDP放射性浓聚.肿瘤细胞大量侵袭至骨髓腔中。经埃本膦酸钠干预后,此骨损伤病程被明显抑制。结论 埃本膦酸钠可明显地干预肿瘤细胞对骨的侵犯,减轻肿瘤引起的骨损伤,可作为一个治疗骨转移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54.
高龄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加放疗的保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放射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因高龄不宜或不愿行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Duck’sA_1~B_2期,肿瘤范围在1/3周径内,做局部切除+放射治疗。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有良好的保肛效果。结论 局部切除+放射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金莉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291-293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NO和TNF-α含量,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中NO、TNF-α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宫颈癌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7天比较,手术后NO、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NO、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TNF-α与NO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浆中NO、TNF-α水平的变化,对宫颈癌的病情判断和临床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宫颈癌骨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35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326例,腺癌26例;临床分期Ⅰ期60例、Ⅱ期184例、Ⅲ期90例、Ⅳ期18例。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组织分级患者的骨转移情况。结果 352例宫颈癌中有18例发现骨转移,转移率为5.1%;转移时间为3~48个月,2例于骨转移后1年内死亡。鳞癌326例,骨转移率为5.2%;腺癌26例,骨转移率为3.8%。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的骨转移率分别为0.0%、3.8%、5.6%和33.3%,晚期与早期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和低分化患者骨转移率分别为3.1%、3.1%和6.3%,高分化与中分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骨转移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级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神经烯醇化酶(NSE)对晚期肺癌化疗疗效及进展评估的意义。方法分别采取2008~2012年确诊的肺癌(Ⅲb~Ⅳ期)患者的化疗前、缓解及进展时的血清标本,检测每份血清标本CEA、CA50、CYFRA21-1、SCC和NSE5种肿瘤标记物,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及探讨其与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综合考虑疗效与病理类型两方面影响因素,CEA、CA50、CYFRA21-1、SCC和NSE的数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EA=0.034、PCA50=0.003、PCYFRA21-=0.039、PSCC=0.019和PNSE=0.000),且CEA及CA50数值变化在肺腺癌组最为明显,CYFRA21-1及SCC数值变化在肺鳞癌组最为明显,NSE数值变化在肺小细胞癌组最为明显。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50、CYFRA21-1、SCC和NSE可分别作为晚期肺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的化疗疗效及进展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9.
应用核素骨显像技术对66例肺癌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X线片、CT、癌胚抗原(CEA)、碱性磷酸酶(ALP)等项检查,探讨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其灵敏度96.2%、特异性87.5%,明显优于X线片,可作为首选方法,且对临床分期Ⅲ期以上、CEA升高原因不明的肺癌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和p2 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7例乳腺癌中p5 3蛋白和p2 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 7例乳腺癌中p5 3蛋白和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8 3%和 5 9 7% ,p5 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 <0 0 1) ,p2 7蛋白的表达也与乳腺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乳腺癌p2 7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p5 3蛋白的过表达和p2 7蛋白的失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 ,二者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