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91.
目的:通过开展电子化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础上,借助pb6.5软件开发处方点评页面,使用sql 2008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付,开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统并加以运用。结果:使用电子化处方点评系统以来,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同时促进了药师和医师的交流和沟通。结论: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24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ADR发生率51.61%略高于女性48.39%;静脉滴注118例(95.16%)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报告中,以头孢菌素类为最多73例(58.87%),其次是氟喹诺酮类为22例(17.74%);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48例(38.71%),消化系统为36例(29.03%)。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ADR报告制度的认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利用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值(PCT)优化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70 例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分两组进行临床常规的感染指标筛查检查,即实验组(35 例)根据 PCT 值确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照组(35 例)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 PCT 值、血培养结果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经血培养示阳性患者测得 PCT 值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结论:PCT 值可作为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是否感染一个快速可靠诊断指标,利用 PCT动态值优化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12—2013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并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不合格处方情况。结果 2012年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8.28%、13.94%;2013年分别为7.98%、9.66%。2012、2013年被点评的抗菌药物处方分别为5 791、4 783张,其中处方不合格率分别为28.6%、17.6%。不合格处方主要为临床诊断指证不明确和选药不恰当,其中2012、2013年临床诊断指证不明确处方分别为1 379、575张,在不合格处方中不明确率分别为83.2%、68.3%;选药不恰当处方分别为277、267张,在不合格处方中不当率分别为16.8%、31.7%。结论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需要改正的问题,以后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调查榆次区人民医院近两年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对榆次区人民医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抗菌药物的品种相对稳定,销售金额占西药销售金额的比例减小,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增加。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7.
1.?Interspecies allometry scaling for prediction of human excretory amounts in urine or feces was performed for numerous antibacterials. Antibacterials used for urinary scaling were: rifapentine, pefloxacin, trovafloxacin (Gr1/low;?<10%); miloxacin, linezolid, PNU-142300 (Gr2/medium; 10–40%); aztreonam, carumonam, cefozopran, doripenem, imipenem, and ceftazidime (Gr3/high; >50%). Rifapentine, cabotegravir, and dolutegravir was used for fecal scaling (high; >50%).

2.?The employment of allometry equation: Y?=?aWb enabled scaling of urine/fecal amounts from animal species. Corresponding predicted amounts were converted into % recovery by considering the respective human dose. Comparison of predicted/observed values enabled fold difference and error calculations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Comparisons were made for urinary/fecal data;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was made amongst Gr1/Gr2/Gr3 for urine.

3.?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allometry scaling was >0.995. Excretory amount predictions were largely within 0.75- to 1.5-fold differences. Average MAE and RMSE were within ±22% and 23%, respectively. Although robust predictions were achieved for higher urinary/fecal excretion (>50%), interspecies scaling was applicable for low/medium excretory drugs.

4.?Based on the data, interspecies scaling of urine or fecal excretory amounts may be potentially used as a tool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ither urinary or fecal routes of elimination in humans in earl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8.
目的:调查分析解放军第307医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品种、规格、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西药销售总金额比例保持在18%左右,逐年略有上升;抗真菌药物的销售金额最高;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最高。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是部分品种存在过度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各250例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抗菌药物品种、联用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不合理应用等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比例由干预前的45.20%上升到干预后的84.80%(P〈0.05);干预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用药合理性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而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略有降低。结论:实施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可行、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完善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监测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住院患者病历各357份,认真填写医院《临床用药抽检监测表》并分析。结果:2年相比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率(15.30%/53.16%)提高了37.86%;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9.93 d/15.83 d)减少了4.1 d;患者人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费用(5 202.7元/4 746.4元)下降了456.3元。结论:我院自监测标准实施以来,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日趋合理,但距国家标准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