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积聚在各个器官,特别是肺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主要以胶囊剂、片剂或注射剂为主,但这些常规剂型往往难以在结核病核心病灶区域有效分布,药物通过全身循环向其他组织和器官非特异性分布,导致局部药物浓度低,易产生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微球、脂质体、纳米粒等新剂型能够选择性地将药物浓集于结核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目的。因此,本文旨在对抗结核药物新剂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统计2020—2022年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为规范其合理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医院抗结核药物销售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新型类抗结核药物销售金额2022年较2020年增幅333.43%,注射类降幅72.68%,贝达喹啉、注射用利奈唑胺、环丝氨酸、氯法齐明排名靠前,其中贝达喹啉连续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1位。DDDs每年总体基本稳定,排名靠前的为一线口服类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2022年DDDs贝达喹啉排名第1位。利奈唑胺等40.00%抗结核药物DDC降低。每年一线口服类抗结核药物B/A均大于1,2022年B/A>0.9的药物占比达60.00%。结论 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仍然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减小耐药结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2009-2014年宜昌市菌阳肺结核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情况,为制定耐药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4年痰培养阳性及痰涂片阳性患者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总耐药率20.77%,耐R率12.72%,MDR率8.94%;②耐药模式包括耐单物、耐两种药物、耐三种药物、耐四种药物的一线药物各种组合,其中以MDR类型为主;2009-2014年,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耐R率、MDR率、耐H率、耐E率、耐S率均明显下降;③男性患者的总耐药率、耐R率、MDR率与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耐R率、MDR率均有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④复治菌阳患者总耐药率、耐R率和MDR率明显高于初治菌阳患者;⑤宜昌市城区总耐药率、耐R率和MDR率均最高,以耐R率和MDR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市.结论 宜昌市菌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水平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可持续的耐药防治工作策略来进一步降低耐药肺结核疫情,需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4.
强力宁防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1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强力宁在肺结核化学治疗中的护肝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痨治疗时,治疗组加用强力宁护肝,对照组1加肝太乐口服,对照组2不用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力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5.
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治疗气管结核。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表现:炎性侵润型22.22%,溃疡型51.85%,增殖型(包括瘢痕狭窄)25.92%。治疗结果,51例菌阳患者全部转阴,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病灶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管腔通畅,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支气管结核临床及X线、CT表现特异性不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支气管结核早期诊断的主要措施,且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结核的介入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患者舒适且利于穿刺的体位仰卧、俯卧或侧卧等,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结核空洞穿刺,先活检,留标本,后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局部药物高浓度,结合全身联合抗痨治疗,疗效显著.结果 所有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患者,不论是初治、复治(耐药),均能达到:(1)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尤其是初治的1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2)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复查对照: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痰菌阴转率达81.9%;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33.3%.(3)空洞缩合情况:6月观察: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缩合率达63.6%;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23.8%.结论 经介入治疗加全身联合抗痨结果表明:初治肺结核空洞患者治疗效果最明显.复治空洞患者疗效差于初治结核空洞患者,但通过穿刺抽出空洞内的分泌液及活检组织,做培养及药敏实验,可指导临床抗痨治疗,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某院收治的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分析两组在治疗后第1、2和3个月的痰液中结核杆菌转阴情况,并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第1、2、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9,P<0.05)。结论:对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药治疗,患者的痰菌阴转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6年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环醇片,2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OD和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MDA水平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观察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患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揭阳市揭东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收治的767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67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炎73例,男43例,女30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41.28±5.89)岁,30岁以下12例、30~50岁28例、50岁以上33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7例、继发性肺结核32例、结核性胸膜炎24例。初治结核56例、复治结核患者17例。HBV-M(1、3、5)阳性者39例、HBV-M(1、4、5)阳性者18例、HBV-M阴性者16例。肝功能损害时间<10 d者19例、10~30 d者38例、>30 d者16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1例、中度异常43例(58.90%)、重度异常19例(26.03%)。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内出现药物性肝炎60例、巩固期内出现药物性肝炎13例。所有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后,即刻停用抗结核药物等,予护肝药物治疗,67例患者在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反复迁延不愈者4例,重症性肝炎2例。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过程中常出现药物性肝炎,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