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14篇
  免费   2058篇
  国内免费   500篇
耳鼻咽喉   337篇
儿科学   837篇
妇产科学   314篇
基础医学   1842篇
口腔科学   1111篇
临床医学   4395篇
内科学   3088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1487篇
特种医学   80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336篇
综合类   816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036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1958篇
  48篇
中国医学   823篇
肿瘤学   226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814篇
  2021年   1388篇
  2020年   1337篇
  2019年   1167篇
  2018年   1259篇
  2017年   1349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1164篇
  2014年   2582篇
  2013年   2259篇
  2012年   2103篇
  2011年   2634篇
  2010年   2248篇
  2009年   2371篇
  2008年   2104篇
  2007年   2125篇
  2006年   1835篇
  2005年   1503篇
  2004年   1189篇
  2003年   1128篇
  2002年   1077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732篇
  1999年   597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427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165篇
  1984年   144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110篇
  1981年   107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53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9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3.
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卵巢良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探讨CT对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卵巢附件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和11例卵巢良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绝经前患者输卵管卵巢脓肿12例(12/13例),良性肿瘤组4例(4/11例)。脓肿13例(13/13例)、良性肿瘤9例(9/11例),CT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脓肿和良性肿瘤边缘轮廓模糊不清分别为11例(11/13例)和4例(4/11例),两组显示囊壁增厚和边缘层状增强分别为10例(10/13例)和2例(2/11例)。脓肿的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和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模糊分别为10/13例和9/11例,而良性肿瘤组无1例发生。结论:附件脓肿壁增厚和层状增强,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及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模糊有助于鉴别输卵管卵巢脓肿和卵巢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通过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椎弓根的解剖及椎弓根投影的影像解剖研究,探讨通过椎弓根投影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临床上前瞻性地利用该法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50枚,腰椎椎弓根86枚,术后CT复查。胸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Margel法对比,腰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的AO法对比,利用SPSS13.0的Pearson Chi-Squaretest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法与AO及Margel法的成功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椎弓根的投影就是椎弓根行径在X线片及CT片上的投影,临床利用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胸椎螺钉16例50枚,Margel法31例74枚,投影法植入腰椎螺钉23例86枚,AO法32例142枚,投影法胸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Margel法,腰椎的成功率与AO法没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弓根投影法植入螺钉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王安果  向敬池  伍季  范俊 《西部医学》2004,16(2):160-16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7例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作前瞻性增强研究 ,分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排泄延迟期扫描 ,注射对比剂 80 10 0ml后 60秒和 3 0分钟分别行盆腔CT扫描 ,回顾性重建间隔 3mm ,采用多轴向多方位重建 (MP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重建。结果 膀胱充盈显示佳 ,肿瘤软组织影更为凸出 ,病灶与膀胱壁关系表现更全面。结论 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分期 ,对不能耐受膀胱镜检查或尿道狭窄的病人尤为适用 ,无盲区。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电视纵隔镜和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2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3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5例。肺癌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测纵隔淋巴结转移N3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结果 术前怀疑或已确诊的肺癌共28例中,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0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阳性中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1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M(4例)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3例、肺鳞癌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核瘤2例。2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经CT和纵隔镜检查,分别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对照,CT(诊断标准按淋巴结≥1.0cm为阳性)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7例证实为转移癌,5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CT诊断纵隔淋巴结阴性16例,其中病理证实4例均为转移癌,12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为转移癌;诊断8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术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CT灵敏度63.6%,特异度70.6%,阳性预测值58.3%,阴性预测值75%;电视纵隔镜灵敏度95.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大大高于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检查与术前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食道吞钡均能发现食管癌,且已处于中晚期;术前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食道吞钡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型骨折的CT扫描价值.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88年至2001年骨科7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49岁.全部患者均摄取普通X线片,然后依据X线片提示的骨折部位作CT扫描,采用估算法重建图像,应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部分病例进行矢状面重组.结果:70例受检者中受损椎体87个,C5损伤1例,T12~L1损伤1例,L1~2损伤1例,其他均为单椎体损伤.按Denis[1]三柱理论,63例病例为爆裂骨折,累及二柱和二柱以上,7例为椎体单纯压缩型骨折,1例伴有严重的脱位.结论:CT在显示椎体骨折尤其是脊柱后结构损伤方面优于X线平片,对判定脊柱稳定程度及损伤有否手术指征帮助最大.当X线摄片之后考虑为爆裂性骨折时,应抓紧作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与MR!影像特征。方法采用cT与MRI常规扫描,对1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CT与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与MRI表现归纳为①小脑蚓部缺失,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完全分离,分离的小脑半球可以不对称;②第四脑室呈囊状、扇形、三角形显著扩张或后颅窝巨大囊状阴影与第四脑室相通;③窦汇异常抬高,越过人字缝/天幕抬高;④幕上脑室对称性扩张,脑积水。结论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CT扫描能够显示后颅凹及天幕上下脑的形态与结构,其CT表现具特征性;MRI可多平面扫描,无骨质伪影,显示后颅凹优于CT,在矢状面上可显示小脑、第四脑室、导水管、后颅凹囊肿以及与天幕的关系。CT与MRI扫描对Dandy—Walker综合征能够做出定性诊断,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检查无痛苦,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20例共52个病灶,其中脑干4个、基底节14个、丘脑1个、胼胝体8个、枕叶10个、顶叶5个、颞叶5个、额叶4个、硬脑膜1个。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8.8%;形态不规则(71.2%),内部发现囊变(15.4%),均未见钙化、出血。CT平扫均呈等或略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30.7%)等信号(63.5%),T2WI等信号(69.3%),高信号(26.9%),增强后均呈显著增强。周围水肿(84.6%)。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其临床及表现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