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42篇
  1篇
中国医学   75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 (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及其ERK/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大鼠5%、10%、20%空白血清与5%、10%、20%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10%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ERK/Nrf2-HO-1信号通路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Eahy926细胞的增殖;在Eahy926细胞中,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促进ERK的磷酸化、Nrf2核转位和H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大鼠血清组和10%空白血清组.结论 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诱导ERK磷酸化介导Nrf2入核和HO-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辅酶Q10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辅酶Q10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辅酶Q10治疗。观察并记录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 vs 74.47%, χ2=5.015, 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I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辅酶Q10可以有效恢复心肌酶水平,改善心电图结果,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4.
潘欢军 《新中医》2021,53(6):34-3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MI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麝香保心丸组50例与常规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麝香保心丸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结果:临床总有效率麝香保心丸组96.00%,高于常规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麝香保心丸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LVE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LVESV、LVEDV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组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LVESV、LVEDV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血清E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组血清NO水平高于常规组,血清ET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AMI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使其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结肠清热丸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符合要求的活动期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2 g/次,2次/d,连续服用2周,若症状控制不佳,则改为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分3次口服。观察组口服结肠清热丸,10 g/次,3次/d,饭前服用。对照组口服结肠清热丸模拟药,10 g/次,3次/d,饭前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进行3个月随访。以改良Mayo评分评价疾病活动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黏膜组织学评估和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轻重分级与评分;记录治疗后2周治疗无反应性发生率、激素无效、激素依赖、早期复发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7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χ2=5.514,P<0.05);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82.00%(41/50),高于对照组的61.22%(30/49)(χ2=5.266,P<0.05);观察组内镜应答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χ2=6.251,P<0.05);观察组黏膜愈合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9.59%(35/49)(χ2=5.5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无反应性发生率为16.00%(8/50),低于对照组的34.69%(17/49)(χ2=4.581,P<0.05);观察组激素无效率为37.50%(3/8),低于对照组的64.71%(11/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确切概率法检验);观察组激素依赖率为12.50%(1/8),低于对照组的23.53%(4/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确切概率法检验);观察组早期复发率为14.00%(7/50),低于对照组的32.65%(16/49)(χ2=4.827,P<0.05);观察组患者Mayo评分、大肠湿热证评分和Geboes 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肠清热丸治疗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可有效诱导临床缓解,减轻了炎症反应,促进了肠黏膜愈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的应答情况,临床疗效和肠镜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基于AMPK/m TOR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PMOP)大鼠成脂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补佳乐组(BJL)。除KB、SHAM组外,其余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脂肪,灌胃12周。应用数字化全身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AMPK、m TORC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C/EBPα、C/EBPβ蛋白的表达以及AMPKα、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左、右归丸能明显升高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P0.01),降低大鼠股骨成脂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降低AMPK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升高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或P0.05);与ZGW组相比,YGW组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没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成脂分化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AMP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左、右归丸通过AMPK/m TOR通路改善了PMOP大鼠股骨成脂分化过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 TOR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左洛复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洛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丸,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在治疗2、4、6、8周后,观察组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1、3.317、3.971、3.348,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结论左洛复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作用进行拆方研究,明确该方配伍的科学性。方法以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为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将左归丸拆方为不同组方,观察各组方对模型小鼠卵巢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的效果。结果方中熟地、炒山药、川牛膝均是影响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选择左归丸治疗卵巢早衰的最优配方为熟地:炒山药:川牛膝(18:9:9)。结论优选后的配比与传统中药方解较为一致.配比可行。为本方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剂量依据。  相似文献   
59.
胡拥军 《中国药师》2014,(5):713-716
研制吲哚关辛(IDM)肠溶滴丸,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选用PEG6000为基质,用正交试验筛选IDM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并采用聚丙烯酸树脂Ⅱ为肠溶材料对其进行包衣,制备IDM肠溶滴丸。转篮法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并与市售IDM肠溶片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出IDM滴丸最佳制备条件为:IDM与总基质的质量比为1:3,滴速为65滴/min,滴制温度为90℃,冷凝液温度为5℃。IDM肠溶滴丸及市售IDM肠溶片在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药,而在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IDM肠溶滴丸的释药速度显著高于市售肠溶片(P〈0.05)。结论:IDM肠溶滴丸具有明显肠溶效果,同时可加快IDM在肠道中的释放速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陈汉广  王良盟  刘新 《中国药师》2014,(7):1168-117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原发性肝癌(PL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P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TACE术,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70 mg,po,ti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CD8+降低,CD3+、CD4+及CD4+/CD8+升高(P<0.05),且对照组改变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明显减轻TACE所致PLC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和纤维化,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