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L)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ASM)增生及原癌基因c-fos与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成大鼠哮喘模型,采用志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的c-fos与c-jun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与c-jun蛋白表达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支气管壁厚度(WA/Pi),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平滑肌面积/Pi),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量(N/Pi)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RT-PCR和免疫组化均显著哮喘组(A组),治疗组(C,D,E,F,G组)c-fos与c-jun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的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是结果显示,TL减轻ASM的增生。结论:ASM增生肥厚是哮喘的一个显著特征,c-fos及c-jun可能在此起着促进作用,TL通过下调c-fos和c-jun表达而起抑制ASM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32.
雷公藤内酯醇与人乳腺癌细胞大分子DNA作用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药物与DNA作用的体外检测方法,以DNA嵌入剂表阿霉素(EDR)作对照,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实验发现TL在120μg/ml浓度,37℃作用24h可与DNA模板结合,同EDR呈嵌合效应,但嵌入DNA尚不牢固,易发生解离;EDR在较低浓度(50μg/ml)作用30min即可显示明显的嵌合效应且是不可逆的。说明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为嵌合逆行模型,嵌合能力远低于EDR,与DNA结合亦不可能是其抗癌主效应。  相似文献   
33.
雷公藤内脂醇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脂醇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促炎与抗炎介质的调节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模型组(B组)和雷公藤内脂醇治疗组(C组)。A组除不结扎也不刺穿盲肠外,余操作同B组。B组开腹后显露盲肠,根部结扎并刺穿肠壁2次,然后关腹,B组成功后不做任何处理。C组在盲肠结扎和穿孔后立即用雷公藤内脂醇(0.05mg/mL)腹腔注射0.2mg/kg,每隔8h追加1次。各组大鼠在术后6,12,24h分批处死,每批10只。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1,IL-10和TGF-β的水平,并取肝、肾组织行HE及电镜检查。 结果:A组血清中炎症介质水平各时点无明显差异,肝肾功能与形态的变化不明显。B,C组炎症介质水平和抗炎介质水平均显著升高,肝肾功能与形态出现损伤性变化;C组较B组血中两者水平明显降低, 肝肾功能与形态损伤减轻。 结论:雷公藤内脂醇能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水平,即对免疫平衡有调节作用,并减轻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肢足掌皮内注射完全福氏佐剂一豚鼠全脊髓匀浆(CFA-GPSCH),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大鼠建立EA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AE组)和腹腔注射Tri治疗组(Tri组),免疫后第11天Tri组腹腔注射Tri 40μg/(kg·d),EAE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17天处死,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TUNEL法检测浸润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浸润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Tri组与EAE组相比,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的数目减少,凋亡率增高,Bcl-2表达下降,Bax的表达无明显变化,Bcl-2/Bax的比值下降. 结论 Tri可能是通过抑制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围炎症浸润细胞Bcl-2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从而提高炎症浸润细胞的凋亡率,减少炎症浸润细胞数目,减轻EAE的病情.  相似文献   
35.
Triptolide is a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the Chinese herb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Triptolide has potent anticancer activ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riptolide exerts its anticancer activities remain unclear.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triptolide, we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riptolide on the growth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PANC-1 and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HeLa cells. We found that treatment of both HeLa and PANC-1 cells with triptolide potently suppressed cell growth and induced apoptosis, indicated by nuclear fragmentation and blebbing. In both HeLa and PANC-1 cells, apoptosis induced by triptolide wa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both caspase-3 and caspase-8, and cleavage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and Bid. Moreover, in HeLa cells, caspase-9 is also significantly activated in response to triptolide. Overexpression of Bcl-2 in HeLa cells substantially attenuated triptolide-induced apoptosis. Interestingly, substitution of the 14-OH of triptolide with an acetyl group abrogated both its anticancer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ur studies suggest that triptolide may exert its anticancer effects by initiating apoptosis through both death-receptor- and mitochondria-mediated pathway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apoptosis-promoting and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riptolide depend on the 14-OH group.  相似文献   
36.
刘建群  张维  高书亮  张锐  徐莱  李青  赵元 《中国药房》2010,(43):4033-4035
目的:研究凤尾草对雷公藤甲素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5d给小鼠灌胃凤尾草各提取部位,而后以雷公藤甲素灌胃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筛选凤尾草保肝有效部位。结果:雷公藤甲素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适合剂量为1.0mg·kg-1,灌胃给药后18h可观察肝损伤指标。凤尾草70%乙醇总提取物、水部位以及大孔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均可以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能对抗雷公藤甲素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结论:凤尾草对雷公藤甲素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水部位以及大孔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U87细胞侵袭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分子机制. 方法 使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Transwell实验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U87胶质瘤细胞的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s B,C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 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效应方式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同时可减弱U87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下调其CB、MMP-9表达水平. 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雷公藤内酯醇抑制U87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的机制与下调CB及MMP-9的表达,降低胶质瘤细胞水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8.
雷公藤甲素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雷公藤甲素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微透析样品中雷公藤甲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方法。利用增量法、减量法对比雷公藤甲素体外回收率,并考察流速、浓度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灵敏可靠,在所需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在同一浓度下,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流速下,浓度的改变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影响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因素,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雷公藤甲素体外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以耐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耐药细胞株HL60/ADM为研究对象,探讨IC20浓度雷公腾内酯(triptolide,TPL)能否提高ADM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空白对照组、IC20浓度TPL单药组、ADM单药组和TPL联合ADM组处理HL-60/ADM后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处理组作用后,Nrf2及其下游基因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SR)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处理组作用后Nrf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PL单药组细胞凋亡率为(5.28±0.80)%,与空白对照组的(7.09±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但该浓度TPL可使ADM组细胞凋亡率由(19.55±1.70)%提高到(72.62±4.83)%,是ADM单药组的3.71倍,P〈0.001。空白对照组、TPL单药组、ADM单药组及双药联合组Nrf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742±0.052、0.619±0.042和0.241±0.010,NQO1分别为1、0.363±0.075、0.228±0.053和0.050±0.034;GSR分别为1、0.268±0.042、0.231±0.106和0.038±0.017;HO-1分别为1、0.495±0.023、0.282±0.099和0.048±0.036;各用药组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GSR及HO-1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下调,P〈0.001;其中双药联合组下调程度最大。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用药组及联合组Nrf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联合组下调最为明显。结论:IC20浓度雷公腾内酯可显著提高ADM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与下调Nrf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方法 取22例初治ITP患者(初治组)、22例精皮质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CR)ITP患者(CR组)及2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pDC,分别加入0、5、10、3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α、IL-6、TNF-α水平;5d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样树突细胞(mDC)CD11c、CD80、CD86表达,光镜下观察mDC的形态,电镜观察mDC的超微结构.结果 加入10μg/L雷公藤内酯醇后初治组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为(451.32±85.77)、(105.68±23.85)、(135.78±30.62)ng/L,CR组分别为(391.71±72.49)、(84.73±17.77)、(108.16±23.21)n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35.51±67.54)、(73.62±21.82)、(95.58±32.85)ng/L,初治组及CR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高于CR组(P<0.05),并呈雷公藤内酯醇浓度依赖性(P<0.05);初治组及CR组mDC表型CD11c、CD80、CD86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高于CR组(P<0.05),加入雷公藤内酯醇后mDC表型阳性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加入雷公藤内酯醇后mDC较对照组突起变少、变短,形态上不成熟.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够减弱ITP患者pDC的功能,并抑制其向mDC的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