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99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李晓东 《中外医疗》2016,(12):174-17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择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取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分别为(12.86±3.27)mmHg、(3.05±0.34)mm和(0.36±0.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2.
粘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控制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强引发的低眼压及浅前房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在小梁切除榱辅助应用粘弹剂。结果 发生率下降至14%。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超滤过、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三联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手术适应证、技巧、疗铲、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1例24眼三联手术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眼压10.24 ̄22.73nmHg,平均14.4mmHg。术后除2眼下降,2眼不变外,其余20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眼0.06,14眼0.1!0.3,5眼0.4 ̄0.6。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  相似文献   
94.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周。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与前视网膜冷凝术(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和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 术后第1天,B组眼压明显高于A组,而术后末期随访B组眼压下降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均优于A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超声乳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对55例62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36眼〉0.5,术后眼压控制好,54眼眼压〈18mmHg,术后有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为防止青光眼滤过术后房水引流不畅和术后浅前房。方法 我们设计并开展了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术,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后,再做一板层巩膜条,翻转后植入巩膜瓣下,两侧做密闭缝合。结果 治疗78只眼术后早期观察前房形成良好,眼压正常。随访2年,1只眼滤过泡消失,手术失败。77只眼滤过泡保持功能滤过泡,眼压正常。结论 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术对长期保持滤过功能及防止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證明自體鞏膜條翻轉引流,在青光眼小梁切除術后保持滤過道暢通的作用。方法 实驗組小梁切除術中用自體鞏膜條做為引流物,在鞏膜辦下引流,對照組做經典的小梁切除術,術后進行濾過泡、眼壓及組織學觀察。結果 術后第1-2周,实驗組眼壓低于對照組,但差异無顯著性(P>0.05)。術后第3-12周,实驗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第2-7周,实驗組功能性濾過泡存留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自體鞏膜條翻轉引流,在小梁切除術后能有效地起到支撑引流、防止濾過道粘連、保持降低眼壓的作用,方便易行、無并發症、可應用于臨床。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采用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开角型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42只眼),分别以单切口术式(单切口组,23只眼)或双切口术式(双切口组,19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前、后眼压和视力,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和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两组平均眼压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平均眼压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力、滤过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单切口和双切口术式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186例(262只眼)的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和眼压。随访观察时间3~42月。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87%(18只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均形成良好,保持功能型滤过泡者81.68%(214只眼)。以眼压≤21.05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手术成功率82.44%。无结膜房水渗漏和感染性眼内炎。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