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低血小板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方法对伴有低血小板症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的抗凝效果。方法 将 12例伴有低血小板症的MODS患者进行的 5 4人次的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分为四组 :小剂量肝素组 (LDH)、低分子量肝素组 (LMWH)、无肝素 (NH)和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加盐水冲洗组 (COM) ,观察各组 12h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和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NH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较其它组高 (P <0 .0 5 )。LDH组和LMWH组早期出血明显 ,NH组后期出血明显 ,COM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 ,但与其它三组比较 ,COM组的出血次数明显减少 (P <0 .0 5 )。CVVH过程中 ,各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 (Pa)明显回升 (P <0 .0 5 ) ,除LDH组外 ,其它三组的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凝血酶时间 (TT)逐渐降至正常。NH组血小板数下降显著 (P<0 .0 5 ) ,而肌酐清除不明显。结论 伴有低血小板症的MODS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 ,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加盐水冲洗的抗凝效果较好、不增加出血危险、对血小板影响小  相似文献   
72.
Spontaneous bleeding is a clinical hallmark of thrombocytopenia and can take multiple forms including petechiae, epistaxis, gum bleeding, or, in worst case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Those bleeding events are called “ spontaneous ” because they occur in the absence of overt trauma. Spontaneous bleeding manifestations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low platelet counts. Nevertheless, although low platelet counts may lead to ultrastructural endothelial alterations, those alterations and the associated state of vascular fragility are unlikely sufficient to cause spontaneous rupture of the microvessel wall. Indeed, in addition to endothelial injury, factors capable of damaging the basement membrane are required to allow escape of red blood cells in the extravascular space. Therefore, despite their misleading name, spontaneous bleeding events in thrombocytopenia are most likely provoked and involve subclinical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which platelets normally intervene to ensure hemostasi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past and more recent studies on the possible triggers of spontaneous bleeding events in thrombocytopenia,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s.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成分输血等治疗方法.结果 28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13例,HELLP综合征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脾功能亢进1例及不明病因5例.早产3例,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9例.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病因,加强监护,适时提升血小板数,防止分娩期出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60例初治I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将60例初治ITP患者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采用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本研究纳入标准:符合ITP诊断标准的初治患者,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准: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ITP患者.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7天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平均时间,根据ITP出血评分表(BAT)统计出血评分,以及治疗第7天患者的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两组初治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逐步增高.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天血小板计数[(37.9±30.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22.5±16.0)×109/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28);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血小板计数[(121.8±29.2)×109/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1.2±28.7)×109/L],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444,P=0.000).但研究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时间[(7.0±1.4)d]较对照组[(9.3±3.5)d]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01).②两组初治ITP患者治疗后出血评分均逐步减低.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天出血评分[(2.0±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1.0)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8,P=0.01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出血评分[(0.1±0.4)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0.5±1.2)分],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32).③研究组治疗第7天完全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69,P<0.05).④研究组初治ITP患者中有6例(20.0%,6/30)出现水、钠潴留,采用利尿剂治疗后好转;3例(10.0%,3/30)自感心悸,2例(6.7%,2/30)心电图结果示频发心房早搏,停药后均好转;1例(3.3%,1/30)快速房颤,停用rhIL-11,予毛花苷丙(西地兰)静脉注射后好转;20例(66.7%,20/30)发生结膜充血,未行特殊处理;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2种不良反应.对照组初治ITP患者中有5例(16.7%,5/30)患者出现体重轻度增加,无下肢浮肿,未行特殊处理;2例(6.7%,2/30)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停药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ITP患者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76.
头孢唑肟钠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3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腰痛4 d入院,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予静脉点滴头孢唑肟钠(2 g,bid)治疗。用药第2天患者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无出血,立即停用头孢唑肟钠,患者血小板在1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本文分析并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发生机制及血小板变化特点,以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7.
杨李华  段金菊 《中国药房》2012,(18):1726-1728
目的: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病毒性脑炎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方案中抗病毒治疗、疼痛治疗、抗菌药物选用和急性胃黏膜病变预防几个方面,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安全性、有效性,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为临床医师选药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鹿血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3×109个/L且<8×109个/L时,给予鹿血晶口服1 g,bid,连服6 d。结果:服药6 d后,观察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较服药前升高,8例患者升高至8×109个/L以上。结论:中药饮片鹿血晶可迅速升高化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早期表现的恶性疾病。方法:对单纯血小板减少为早期表现的13例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M3倒,恶组1例,急性白血病M5型3例,鼻咽癌骨髓转移1例,MDS2例。肺癌3侧。结论:单纯血小板减少的恶性疾病患者有时外周血分类无特殊,对此类患者应常规骨穿加活捡,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一组原因不明脓毒症病例的病因,以引起对该类疾病的重视,提高认识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连续4年发生的不明原因脓毒症患者,对资料完整的40例进行临床分析,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发于春夏之交,均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伴不同程度多脏器功能损害。反复细菌培养阴性,不支持细菌感染,已知的病毒及立克次体血清学检查均阴性,病因不明。该组病例具有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等特点。结论本组病例诊断符合脓毒症,多次会诊认为不能除外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治疗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未发现人与人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