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89篇
内科学   66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868篇
预防医学   29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42篇
  5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6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的推动因素。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效果明确。依据我国CHB防治指南(2010版)所提出的尽量避免单药序贯治疗,发现耐药要迅速给予联合用药。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如符合以下条件,则应进行标  相似文献   
102.
<正>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迅猛增长,尤其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呈低龄化趋势,发病隐匿,所以一经确诊血糖已经很高,采取有效的降糖治疗,使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类似物(以下简称诺和锐)和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糖代谢及生殖内分泌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3日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80只,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60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颈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PCOS模型,对照组在同期皮下注射油剂。予Exenatide和二甲双胍(metformin)药物干预模型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卵巢相对重量及光镜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Exenatide干预后:1卵巢重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颗粒细胞层增厚,多个黄体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2血清T、LH、FBG、Fins及HOMA-IR显著降低,FSH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LP-1及其类似物-Exenatide在PCOS模型大鼠糖代谢方面及生殖内分泌变化中起部分调节作用,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紫杉醇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方法 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紫杉醇低剂量组(0.25 μmol/L),紫杉醇中剂量组(0.5 μmol/L),紫杉醇高剂量组(1μmol/L).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MCF-7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醇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活力(P<0.05),且在48 h抑制程度最高(P<0.05),紫杉醇低、中、高剂量组都能使穿过滤膜进入下腔的乳腺癌MCF-7细胞数目显著减少[(98 ±9.78) vs (86.21 ±6.58)、(53.41 ±3.16)及(42.00 ±4.69),P<0.05];紫杉醇低、中、高剂量组能使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52.14±6.13)%vs (67.93±8.16)%、(72.32±3.67)%及(78.53±6.28)%,P<0.01],使G2期的细胞明显减少[(13.68±0.85)%vs(8.57±1.03)%、(5.30±0.89)%及(3.46±0.78)%,P<0.01];紫杉醇低、中、高剂量组中4E结合蛋白1(4EBP1)及mTOR磷酸化水平下降,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量也降低(P<0.01).结论 紫杉醇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并PCI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于服药前和PCI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并测定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类型.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约有24.67%的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通过关联分析,发现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发现CYP2C19 *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经临床对策干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状态等,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药房》2015,(23):3280-3282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的效果持久性。方法:选取150例CHB患者,均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少1年。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停药标准,排除7例虽达标停药但随访时间不足1年者,将剩下患者分为达标组(n=56)和未达标组(n=87),行1年随访。对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停药后复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消失、HBV血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者复发率均比HBeAg(-)者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达标组HBeAg(+)者复发率比未达标组HBeAg(+)者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HBeAg(-)者与未达标组HBeAg(-)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总复发率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未达标组4种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后停药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久应答患者中,达标组3例HBs Ag消失,其中2例HBs Ag血清转换,1例无HBs Ag血清转换。复发患者中,达标组2例再次出现HBeAg(+),1例HBeAg(-)者发展为肝癌;未达标组5例再次出现HBeAg(+),其中1例死亡,1例HBeAg(-)者发展为肝癌。结论: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停药标准,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仍然具有较高复发率,并且HBeAg(-)患者复发率高于HBeAg(+)患者,未达标患者复发率高于达标患者。核苷(酸)类似物的药物品种不会对停药后复发率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正>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很高。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抗HBV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应的HBV耐药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成为制约其抗病毒疗效的首要因素。本研究对109例乙肝患者的核苷类药物耐药性变异进行分析,旨在观察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是否存在变异,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现将本院近1年来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病例做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门诊的乙肝患者196例,男121例,女75例,年龄28~67岁,  相似文献   
109.
健康人通过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可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各种外源性胰岛素制剂在代谢过程上总是尽可能地模拟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动力学。理想的外源性基础胰岛素制剂可以模拟健康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以致使用者可以恢复两餐之间和夜间正常生理情况下的血浆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0.
蔡梦茵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8,16(12):I0001-I0002
人胰岛素制剂皮下注射后吸收曲线的不理想,从一个方面推动了人们对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其中,设计更长效的胰岛素,尽可能降低个体内变异性是研发新一代胰岛素类似物面临的主要问题。地特胰岛素是以脂肪酸酰化胰岛素分子,通过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延缓胰岛素的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