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8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4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西咪替丁、更昔洛韦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西咪替丁、更昔洛韦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利巴韦林组30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更昔洛韦组30例用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d);西咪替丁组30例用西咪替丁注射液15 mg/(kg·d),三组均1次/d静脉滴注,疗程5 d,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86.67%,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93.33%,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63.33%;西咪替丁组和更昔洛韦组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西咪替丁和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疗效显著,短期使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2.
利巴韦林的安全性与利益-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利巴韦林在丙型肝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利益-风险。方法:通过对文献的系统综述,并结合国内和世界卫生组织ADR监测数据对药品利益.风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共获得581篇可用的相关文献。文献综述和病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利巴韦林常见不良反应是过敏性反应和血液系统障碍,且有5例致死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利益-风险分析表明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出现致畸、致死胎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提示在应用该药时应明确相关禁忌证;在治疗合胞病毒呼吸道感染方面,利巴韦林疗效远低于不良反应的得分,提示应尽量规范该类用途。结论:利巴韦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性反应和血液系统障碍。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对治疗丙型肝炎利益优于风险,对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3.
陈贵起  陆国金  李芝琳 《中国药房》2006,17(15):1143-1145
目的:制备复方环丙沙星滴眼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丙沙星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含量。结果:环丙沙星和利巴韦林检测浓度分别在19~56μg/ml(r=0·9995,n=5)和30~70μg/ml(r=0·9998,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RSD=0·83%,n=5)和99·66%(RSD=0·54%,n=5)。结论:本滴眼液配制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54.
魏朝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27-2928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9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入利巴韦林10~15mg/(kg·d),观察组给予炎琥宁10mg/(kg·d),6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根据临床症状予以相应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5%,对照组80.9%。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5.
利巴韦林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巴韦林是人工合成的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对多种DNA及RNA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整理,总结了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为其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
喜炎平联合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年  李海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41-2343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及喜炎平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静滴。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χ2=5.0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巴韦林对家兔外周血细胞的影响规律。方法将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6只,分别注入利巴韦林5mg/kg、15mg/kg、25mg/kg、35mg/kg及注射生理盐水2ml,由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推注,1次/d。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在6个时间点观察家兔外周血RBC、Hb、网织红细胞(Ret)、WBC及Plt变化。结果RBC、Hb随着利巴韦林注射浓度增高而降低,而Ret明显上升,注射后第15天除A组外各组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C除D组轻微降低(P〈0.05)外余各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Plt随着利巴韦林注射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多,注射后第15天除A、B组外各组Plt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RBC、Hb、WBC及Plt在停药第15天后均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利巴韦林可使家兔出现Plt增多和溶血,并随着利巴韦林浓度增高两者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目的:加入促透剂氮酮,研制复方利巴韦林软膏剂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利巴韦林的含量;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鼠皮为透皮屏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利巴韦林的透皮吸收百分率。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氮酮对利已夺林无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P>0.05),也不能增加其透皮速度(P>0.05)。结论:建议在复方利巴韦林软膏剂中不加氮酮。  相似文献   
59.
60.
为了评价干扰素、病毒唑、双黄连三药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将58例病毒性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肌注、病毒唑雾化吸入及双黄连静滴的方法.对照组于病毒唑单独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39,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喘、止咳及肺部罗音吸收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任何严重毒副作用.结果提示干扰素、病毒唑、双黄连三药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