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白芍配伍桂枝抗炎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芍配伍桂枝进行抗炎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角叉菜胶组、白芍组、桂枝组、配伍组.给药30 min后,角叉菜胶小鼠胸膜炎造模.造模5h后,眼球采血,检测丙二醛和弹性蛋白酶含量,以及对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角叉菜胶丙二醛含量和弹性蛋白酶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角叉菜胶组相比,白芍组和桂枝组抑制角叉菜胶组丙二醛含量和弹性蛋白酶含量的升高(P<0.05);白芍桂枝配伍组,明显抑制角叉菜胶组丙二醛含量和弹性蛋白酶含量的升高(P<0.01).与角叉菜胶组相比,白芍、桂枝组明显抑制CAMP-PDE活性(P<0.05);与角叉菜胶组相比,白芍桂枝配伍组明显抑制CAMP-PDE活性(P<0.01).结论 白芍和桂枝配伍后,抗炎作用显著增强,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历时千数百年,通过引入、保存了中国大量医学文献,其中包括中国佚书以及日本抄本与研究稿本等珍贵文献。如早期编辑的《医心方》《万安方》等稿本著作,收载了大量中国唐宋时期的医书内容,为研究中国古典医籍保留了重要文献;另有《明堂经》等中国散佚医书抄本,其后传回中国刊行,弥补了相关文献的缺失。江户中后期汉方医学者热心研究中国古典医籍,其中考证派学者森立之撰述数部百万字巨帙,皆以稿本留存,故以其系列著作《攷注》为例,探讨江户时期稿本医书的传存及价值。  相似文献   
63.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用治膀胱蓄血证,然后世医家对其方证特点、配伍意义认识不一。现立足于《伤寒论》原文,从“彰表里同病治则,示气血同调治法”“遵六经分证之规,明太阳膀胱所指”“依方证相对之论,析方药配伍要义”3个方面解读桃核承气汤方证特点,并附医案佐证,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快速简便测定桂皮中桂皮酸的新方法。方法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电泳条件为:缓冲液5mmol/LTris 1mmol/LH3BO3 10%CH3OH(pH=9.0),分离电压20.0kV。结果桂皮酸的峰形良好,出峰时间快,线性范围为0.35~17.0μg/mL,检出限为0.15μg/mL。桂枝药材用缓冲溶液超声提取后测定,方法回收率达93.5%~97.0%。结论为桂皮酸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柴胡和桂枝治疗豚鼠病毒性多发性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和桂枝治疗多发性肌炎的疗效。方法:取柯萨奇病毒B1诱导的多发性肌炎豚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A组(15只)给柴胡、B组(15只)给桂枝和C组(10只)作为空白对照。比较症状、肌酶谱和病理改变。结果:A,B2组的症状、肌酶谱和病理改变明显好转,C组有加重的表现(P<0.05)。结论:柴胡和桂枝对豚鼠多发性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6.
桂枝治疗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桂枝治疗多发性肌炎豚鼠模型的疗效。取柯萨奇病毒B1诱导的多发性肌炎豚鼠模型35只。随机分为A、B、C3组。A组用桂枝治疗;B组用强的松治疗,为阳性对照;C组为空白对照。比较了3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肌酶谱和病理改变。结果表明,A、B两组的症状、肌酶谱和病理改变明显好转。C组有加重的表现(P<0.05)。结论:桂枝对多发性肌炎豚鼠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7.
桂的考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桂的药用已有悠久历史,其原植物为樟料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汉唐之间所用的牡桂,菌桂都是肉桂树的大枝和小枝的皮部,后世才用干皮。桂枝在汉唐时期与牡桂,菌桂是同一药材,当归也称肉桂,宋代开始才逐渐改用细嫩枝条入药,即今之桂枝。  相似文献   
68.
党院霞  梁丹灵  周欣欣  秦阳  高英  李卫民 《中草药》2019,50(5):1175-1181
目的探讨桑白皮总黄酮改善高脂血症并高尿酸血症相关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桑白皮总黄酮提取物(TFMC)中有效成分桑辛素及尿酸相关基因,将桑辛素与同源建模所得的URAT1蛋白结构进行分子对接。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FMC组(1.0 g/kg)和苯溴马隆组(6.25 mg/kg)。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ig腺嘌呤加乙胺丁醇的方法制备高脂血症并高尿酸血症模型。各给药组大鼠ig给药1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酸盐阴离子交换转运体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m RNA的表达。结果 TFMC主要成分桑辛素与URAT1对接打分较高,提示桑辛素可能是TFMC中改善高脂血症并高尿酸血症相关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物干预1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lu、TC、TG、LDL-C、UA、CRE、BUN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TFMC组大鼠和苯溴马隆组Glu、TC、TG、LDL-C、UA、CRE、BUN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及坏死,肾小管中可见明显的蛋白管型。TFMC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微肿胀,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苯溴马隆组大鼠肾皮质、髓质结构清晰,肾小球未见增生或萎缩,管腔中未见管型,肾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IL-6、TNF-α、URAT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OA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FMC组大鼠肾组织IL-6、TNF-α、URA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A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TFMC改善高脂血症并高尿酸血症相关肾病可能与其调节IL-6、TNF-α、URAT1、OAT1 mRNA等有关,URAT1可能是其潜在靶点,分子虚拟对接和动物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探讨TFMC改善高脂血症并高尿酸血症相关肾病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分子机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枝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及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及冷冻干燥对桑枝浸膏进行干燥,并测定其总黄酮含量,构建以雷达图直观展现的桑枝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对3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桑枝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进行比较,通过可压参数比较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桑枝提取物的压缩特性。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桑枝提取物对照物理指纹谱相似度77. 8%~87. 3%,一级指标平均值及可压参数的RSD处于0~16. 6%,除均一性及稳定性外,其余RSD均10%。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枝提取物稳定性及均一性影响较大,对其他因素影响较小。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枝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有一定的影响,而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 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通过各成分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对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由MS和MS/MS结果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4种有机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6种芍药总苷单萜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成分。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为明确"桂枝与白芍"药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