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054篇
  免费   21870篇
  国内免费   21497篇
耳鼻咽喉   2709篇
儿科学   3633篇
妇产科学   3442篇
基础医学   30564篇
口腔科学   6016篇
临床医学   39370篇
内科学   33229篇
皮肤病学   5384篇
神经病学   6065篇
特种医学   86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2篇
外科学   18853篇
综合类   93541篇
预防医学   21084篇
眼科学   4581篇
药学   36388篇
  377篇
中国医学   21298篇
肿瘤学   29848篇
  2024年   2403篇
  2023年   8052篇
  2022年   7470篇
  2021年   8962篇
  2020年   8271篇
  2019年   9132篇
  2018年   5184篇
  2017年   7910篇
  2016年   9011篇
  2015年   10080篇
  2014年   14281篇
  2013年   14588篇
  2012年   19873篇
  2011年   21706篇
  2010年   19805篇
  2009年   20220篇
  2008年   24208篇
  2007年   21351篇
  2006年   19155篇
  2005年   20263篇
  2004年   16003篇
  2003年   13267篇
  2002年   10654篇
  2001年   9676篇
  2000年   7859篇
  1999年   6373篇
  1998年   5144篇
  1997年   4498篇
  1996年   3854篇
  1995年   3387篇
  1994年   2972篇
  1993年   1982篇
  1992年   1908篇
  1991年   1685篇
  1990年   1361篇
  1989年   1435篇
  1988年   484篇
  1987年   312篇
  1986年   269篇
  1985年   183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应用APAAP法对15例肺癌TIL部分膜抗原的表达动态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未经激活的TIL细胞,其膜抗原(CD~+3,CD~+4,CD~+8)的表达动态基本恒定,经IL-2激活的TIL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期后,其CD~+3细胞数明显上升,同时CD~+8的表达逐渐减少,而CD~+4的表达在培养后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92.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附六例报告)于德新王克孝梁朝朝方卫华刘明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实质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属良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与肾细胞癌不同,但临床上靠影像学有时难以区分,易误诊。我院近4年中收治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  相似文献   
993.
凋亡抑制基因bcl—2产物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亡抑制基因bcl2产物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王思齐刘同才张铭铮王立忠李振华李芳李书章孔垂泽李泽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观察bcl2基因产物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型、分级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  相似文献   
994.
温缺血时间与同种心脏瓣膜细胞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具脑外伤死亡的健康男性的心脏的60个同种主动脉、肺动脉瓣叶分为6组进行实验。经不同的温缺血时间灭菌并经过3个月的液氮深低温保存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测定细胞活性,同时行组织块贴壁培养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温缺血时间在12小时以内,细胞活性为93.49±2.35%,较对照组无明显下降。灭菌24小时,细胞活性为89.82±3.5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并且可见形态上改变;冷冻后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减低,冻存3年后活细胞仍占80%。结论为:温缺血时间对细胞活性有影响,时间延长与活性的下降成正相关。因此温缺血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一个在胸腺内表达外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抗原的实验模型,为下一步研究作准备。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首次将外源性MHC基因转移到T淋巴表达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T细胞DNA及mRNA。结果 外源性MHC基因已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转录;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在转染T细胞膜有外源性MHC分子表达;转染效率为46.2%。结论 外源性MHC基因可以转移到T细胞稳定表达,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6.
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细胞间信使,对调节多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但它易被超氧灭活,并由此导致组织损伤。细胞外超氧歧化酶(EC-SOD)能特异地在细胞外清除超氧,调节NO的生物活性,参与多种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对EC-SOD的研究可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经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GM-CSF基因导入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中,建立了转基因细胞株BIU/GM。经流式细胞仪行细胞DNA周期分析表明GM-CSF基因的导人及表达对BIU-87细胞的增长无影响。免疫荧光测定发现转GM-CSF基因及表达不能促进BIU-87细胞表面HLA-ABC、DR、DQ抗原的表达。转基因瘤细胞株经6000rad X射线照射灭活后,丧失增殖能力,逐步死亡,但能维持一定水平的GM-CSF分泌活性达两周以上。从而为制备灭活的转基因瘤苗提供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998.
异搏定对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细胞内钙超负荷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40只SD大白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5%牛磺胆酸钠制成AP模型,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游离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注射后2小时和3小时胰腺呈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早期改变,制AP模型后AP组[Ca~(2 )]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P组胰腺腺泡细胞内[Ca~(2 )]i增高值与胰腺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_s=0.9727,P<0.001),异搏定治疗可明显提高病鼠生存率和改善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程度和腺泡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结论:胰腺腺泡细胞内钙超负荷在胆汁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变中起明显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可明显阻止胰腺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是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张晨*张东*高景恒*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叶,生物学的两大发现是细胞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它们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兴起了一门由生物医学和工程学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即...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新生仔兔和成兔呼吸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分布,结果显示在呼吸道有单个物成群的内分泌细胞,单个的内分泌细胞从喉直至肺内导气部粘膜上皮内均可观察到,细胞形态多样,细胞胞质充满大量银染黑色颗粒;成群的内分泌细胞,仅分布于肺的支气管树粘膜上皮内,由几个或几十内分泌细胞组成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细胞胞南内也有大一银染黑色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