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wo new flavonoids (1 and 2), along with 14 known ones (31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d cells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Most of them were prenylated flavonoi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All compounds showed non-cytotoxicity against five human tumor cell lin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lant cultured cells can yield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t have not been found in parent plant.  相似文献   
82.
甘草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对甘草中15种有机氯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方法 样品经有机溶剂超声提取、Florisil硅土色谱柱净化后,采用不分流进样方式,用D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经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 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 三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4.7%~119.2%,RSD为0.7%~18.9%;被测样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存。结论 本法简便,重复性及净化效果好,可用于甘草中15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检测。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种源对甘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及播种苗生长的影响,揭示种源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含水量、种皮透性、发芽率、发芽势,播种后测定幼苗和一年生苗的生长指标。结果上海庙种源种子的千粒质量大于巴音乌素种源,上海庙种源和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的单粒质量分别为12.3和11.7mg。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种皮的透水性较上海庙种源强,电导率测定值是上海庙种源的2倍。上海庙种源种子的硬实率较高,种子耐贮藏性和种子活力较强。巴音乌素种源未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上海庙种源,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低于上海庙种源。两种源未处理和处理过的种子均以小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两种源幼苗生长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上海庙种源一年生播种苗的多数生长指标略高于巴音乌素种源,但两种源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种源对甘草种子的物理特性、种皮的透性、种子的发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种源和种子大小对甘草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对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4.
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转化酵母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湘  毛培宏  吕杰 《中草药》2010,41(3):461-464
目的以甘草酸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和氩离子(Ar+)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和Ar+注入介导乌拉尔甘草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醋酐-浓硫酸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量。结果获得了生物合成甘草酸和/或甘草次酸的重组酵母菌5株。液体培养96h,RP-HPLC测试其培养液中甘草酸最高量114.49mg/L,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最高量分别为0.56和0.81mg/L。TLC检测发现其中1株重组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一种未知的红色组分。结论采用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级DNA大分子转化技术,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甘草酸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85.
目的:优选复方甘草软胶囊内容物的处方及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法和正交试验L9(34)法,以内容物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确定复方甘草软胶囊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以PEG400为分散介质,药材冻干粉粉末过120目筛,助悬剂选择蜂蜡,润湿剂选择大豆卵磷脂;药粉与聚乙二醇400用量比为1:1.25,蜂蜡用量为2%,大豆卵磷脂用量为0.4%时,制得的内容物混悬液最为稳定。结论:该方法制得的软胶囊内容物均匀、稳定、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86.
甘草不定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甘草不同外植体与外源性激素诱导不定根能力,为甘草不定根培养做基础研究。[方法]切取乌拉尔甘草无菌实生苗的根、叶、带芽茎段接种到含有不同外源性激素的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中,考察不同外植体诱导生根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定根增殖尝试。[结果]不同外植体以及不同类型和浓度的外源性生长素对不定根诱导能力不同。根和叶诱导不定根效果好于带芽茎段;萘乙酸(NAA)较吲哚丁酸(IBA)更有利于不定根的诱导,6-苄氨基嘌呤(BA)则抑制不定根的诱导;不同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生根的生长素(NAA)适宜浓度存在差异,其中根段在0.2~1 mg/L,真叶在3~5 mg/L,带芽茎段在1~3 mg/L诱导效果较好。[结论]甘草不同外植体在含有外源性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均可以诱导生根,但细胞分裂素强烈的抑制生根;根段和真叶作为外植体是甘草不定根诱导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道地产区的甘草经过栽培后遗传多样性的变化,从分子层面探讨中药离其土,则失其味也的科学性,为栽培甘草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SSR-PCR技术对6组24个栽培甘草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6条引物对24个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43个条带,其中29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为67.45%。用NTSYS-pc2.1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基本可将不同道地产区的栽培甘草较好的区分,但同一产区种子栽培的甘草与种苗栽培的甘草并不能较好的聚类。结论栽培甘草不同产地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同一产地的甘草由于不同的栽培代数遗传多样性有所改变,说明甘草经过多代有性繁殖后遗传多样性会有部分丢失,这可能与环境的选择有关,为优质甘草的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89.
基于冠层光谱数据的甘草产地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甘草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方法:利用甘草冠层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Wilks’lambda逐步法选择甘草的特征波长,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识别。结果:利用17个特征波段,不同产地甘草的总正确识别率达到98.3%。结论: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可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甘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mg·L^-1)处理,另设0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钼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