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5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818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352篇
内科学   670篇
皮肤病学   197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679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16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探讨中国人Ⅱ型糖尿病与β3-肾上腺能受体(β3-AR)基因Trp64Arg变异的关系。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无亲缘关系的山东省汉族212例(Ⅱ型糖尿病组132例,非糖尿病组80例)的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进行检测。 结果两组β3-ARTrp和Ar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84,0.16和0.87,O.13,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β3-AR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无密切关联。但Arg纯合子体重指数、舒张压、血清甘油三脂、空腹血C肽水平较高(P  相似文献   
92.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nm23和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寻找有助于准确预测局部肿瘤进展、分型、预后情况的临床参照指标。 方法应用PCR-SSCP检测28例膀胱癌术后存档蜡块组织中nm23及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并与膀胱癌的病理及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nm23及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4.3%及17.99%。nm23及p53基因突变均发生在低分化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病例。nm23和/或p53基因突变与UICC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93.
喉癌微血管生成中P53 nm2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 3、nm2 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or,VEGF)在喉癌微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 42例喉癌标本中P5 3、nm2 3蛋白、VEGF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进行了检测。结果 喉癌中P5 3、nm2 3蛋白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占 47 6 %、5 7 1%和 71 4%。P5 3基因和VEGF呈正相关 (P <0 0 5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标本中P5 3、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5 )。而nm2 3基因和VEGF在喉癌标本中无直接相关性 ,在nm2 3蛋白表达阴性和VEGF阳性标本中MVD较高 ,这种现象多见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结论 突变型P5 3基因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影响肿瘤内MVD ,促使喉癌发生转移 ;而nm2 3基因可能不是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 ,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影响喉癌转移。  相似文献   
94.
喉癌中13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初步限定喉癌中 13号染色体抑癌基因的缺失区域和为发现及定位抑癌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 ,筛查了 58例喉癌 (包括 3例原位癌 )组织中染色体13q上 D13S765( 13q13) ,RB1.2 0 ( 13q14.2 ) ,D13S133( 13q14.3) ,D13S318( 13q2 1) 4个座位微卫星多态标记的杂合性丢失。结果  3例原位癌中无一例发生 13q的杂合性丢失 ,55例浸润癌中在 13q一个以上座位出现杂合性丢失的频率为 4 5% ( 2 4 / 53) ,D13S765座位的杂合性丢失的频率最高 ,为 52 %( 2 2 / 4 2 )。结论 喉癌组织中染色体 13q缺失区域在 D13S765( 13q13)座位附近 ,RB1的近端 ,即在D13S765座位附近存在着与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可能包括 RB1基因 ,它的失活与浸润期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实用的扩增登革病毒大片段基因的方法。方法:用登革2 型新几内亚 C 株( D V2 , N G C 株)的核酸( R N A) 为模板,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 病毒和其变性液的量以及c D N A 的浓度等)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并对扩增的目的基因用巢式 P C R 进行了鉴定。结果:用大量的或小量的登革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 R N A 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扩增出大片段 N S3 基因。结论:小量登革病毒提取 R N A 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法较大量登革病毒提取 R N A 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96.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移体系,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复制缺陷型道病毒载体HaMDR导入鼠源单向型包装细胞GP+E86;收集单向型逆病毒上清并重复转导双嗜型包装细胞,获得高满度病毒生产细胞PA317/HaMDR。结果:鼠源单向型与双嗜型病毒生产细胞的滴度分别为6.2×105CF/ml和8.5×105CFU/ml,无辅助病毒产生;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两种生产细胞均整合有MDR1基因并能持续表达mRNA;流式细胞术与MTT法显示,转移有MDR1基因的包装细胞可高效表达功能性P一糖蛋白,使耐药水平较母株提高12-198倍。该研究为将MDR1基因导入造血于细胞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MTS1基因产物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u Q  Liu E  Chen C  Feng Y  Wang W  Wa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494-496
目的 探讨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多种种瘤抑制基因(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直肠癌旁TM的范围,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 结果 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膜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癌旁TM、癌组织表达逐渐减少,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TS1阴性的直肠癌病例,癌旁TM的明显高于MTS1阳性的病例(P〉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肠神经节细胞成熟度评价的方法和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探讨PGP9.5对研究先天性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的意义。方法 40只不同年龄的SD大鼠:胎龄15d(E15),20d(E20),生后9d(P9),成年的SD大鼠各10只。取标本,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处理后用HE染色和PGP9.5、CathePsin D、NSE的免疫组化染色,通过观察免疫染色阳性定位和定性情况和测量节细胞的平均最大直径,分析肠神经节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状况。结果 PGP9.5染色阳性率达100%;NSE在E15中全部阴性,在E20和P9中皆呈弱阳性反应;而CathpinD 只在大脑中反应阳性。肠神经节细胞尺寸测量结果E20,P9和成年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9.5所显示的节细胞形成良好的成熟与幼稚的染色形态——成熟的节细胞脑浆颗粒清晰、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末成熟的节细胞则胞浆胞核浓染、结构不清、无明显的核仁。结论 PGP9.5在肠神经节细胞中的成熟与幼稚的不同染色形态可特征性地评价肠神经节细胞的成熟度。实验提示,PGP9.5的免疫组化技术评价肠神经节细胞成熟度是一种可靠而简便的方法,在各种人类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的形态学研究和临床诊治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对神经管发育不良 (NDTs)患儿及核心家庭MTHFR基因A1 2 98位点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NDTs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3月 ,40例 3~ 1 5岁NDTs患儿 (男 2 8例 ,女 1 2例 )及其中 2 6个核心家庭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技术 ,分析MTHFR基因第 1 2 98位核苷酸基因型 (野生型、杂合型、突变纯合型 )的分布情况 ;并对 2 6个核心家庭进行以父母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 ,计算传递失衡指数 (TDT)及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危险度 (HHRR)。结果 NDTs患儿、核心家庭与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纯合突变。基因型构成比采用 χ2 检验 ,NDTs患儿及患儿母亲野生型分别占 1 7.50 % ,1 1 .54 % ,杂合型分别占 82 .50 % ,88.46 % ,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分别为P >0 .2 5 ;P>0 .90 )。患儿父亲野生型占 30 .77% ,杂合突变型占 69.2 3 % ,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u检验 ,患儿为 41 .2 5 % ,与对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患儿父母分别为69 .2 3 % ,88.46 % ,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核心家庭分析结果 :TDT(χ2 ) =0 .36 ,P >0 .0 5 ;HHRR(χ2 ) =0 .369,P >0 .0 5。结论 MTHFR基因第 1 2  相似文献   
100.
ET—1、ETA—R、c—fos原癌原因mR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T 1及ETA R表达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与肌瘤中c fos原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 30例子宫肌瘤组织及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ET 1、ETA R、c fosmRNA的表达强度 ,对照其差异。结果 :( 1)子宫肌瘤组织中ET 1mRNA的表达强度 ( 2 .717± 0 .5 2 0 )与正常子宫肌组织 ( 2 .4 83± 0 .62 3)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TA R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为 2 .2 17± 0 .4 68,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 1.617± 0 .4 86(P <0 .0 0 1) ;c fos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为 4 .90 0± 0 .4 0 3,也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 4 .183± 0 .5 94 ,(P <0 .0 0 1) ;( 2 )相关分析表明 :肌瘤组织中ETA RmRNA与c fosmRNA之间呈正相关 ,而ET 1mRNA与ETA RmRNA、c fosmRNA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子宫肌瘤组织中ETA R的表达上调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起促进作用 ,ET 1/ETA R系统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