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5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818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352篇
内科学   670篇
皮肤病学   197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679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16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1.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health problem that impa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en. Yinyanghuo, also called Epimedium or Horny Goat Weed, is a frequent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commonly used in treating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China. A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 was performed systematically, at a molecular level, to analyse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Yinyanghuo as erectile dysfunction therapy.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primarily includes prescreening of the active compounds, prediction of targets, network analysis and gene enrichment analysis. This network analysis proved that 4 targets (AR, NR3C2, PDE5A and BMP2) could be the targets of Yinyanghuo therapy on erectile dysfunction. Besides, gene enrichment analysis predicted that Yinyanghuo might have a role in erectile dysfunction by regulating 10 molecular functions, 8 cellular components, 10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36 possible targets related to 10 signalling pathways.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molecular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Yinyanghuo against erectile dysfunction with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demonstrated a powerful method for analysing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and rational utilis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ly.  相似文献   
82.
诱发口腔鳞癌细胞凋亡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获取含凋亡基因fas表达调控元 件cdc25A片段和fas开放阅读框架的cdc25A -fas嵌合基因,构建和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AdTrack-CMV-cdc25A -fas和pAdTrack-cdc25A-fas,为将口腔鳞癌细胞固有的 促细胞增殖信号转变为促细胞凋亡信号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fa s基因、cdc25A已知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采用PCR技术从pBLF58-1质 粒中扩增得到嵌合基因cdc25A-fas;然后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 体pAdTrack-CMV和pAdTrack,分别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卡那霉素筛 选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 的 1 603 bp的cdc25A-fas片段;筛选并鉴定得到含pAdTrac k-CMV-cdc25A-fas和pAdTrack-cdc25A- fas的大肠杆菌E.coli DH5α阳性克隆。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 达载体pAdTrack-CMV-cdc25A-fas和pAdTrack-cdc25 A-fas,为下一步研究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并探讨Norrin基因高表达对HRCECs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鉴定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AP-3myc-hNorrin/pRK5质粒转染HRCECs,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orrin/myc的表达确定转染效率。采用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所培养的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为强阳性。AP-3myc-hNorrin/pRK5质粒转染后 24 h,RT-PCR显示实验组Nor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转染后48h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实验组细胞Myc表达强于阴性对照组。MTT法显示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细胞周期检测示实验组G2期细胞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能成功转染AP-3myc-hNorrin/pRK5进入HRCECs。Norrin高表达能促进HRCECs的增殖,并促进细胞DNA合成,提示Norrin在视网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脑胶质瘤患者全长新基因的获得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抽提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两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对507E08克隆子进行了Northern印迹、原位杂交、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 通过4次基因芯片筛选,获得15条与胶质瘤相关的新基因,经Northern印迹证实507E08基因在人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原位杂交得到相同的结果。BLASTn和BLASTx分析显示,507E08基因为全长新基因,长度为2002bp,共编码203个氨基酸。本基因命名为人核糖体蛋白L14.22。该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D14S1066和D14S265Marker之间。结论 用基因芯片筛选正常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质量,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507E08基因可能是与人脑胶质瘤形成有关的一条全长新基因。  相似文献   
85.
c-fos反义寡核苷酸对谷氨酸神经毒性鼠脑损伤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fos基因的表达在谷氨酸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在9只SD大鼠侧脑室注射c-fos反义寡核苷酸以阻断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并用c-fos正义寡核苷酸为对照。观察脑组织中水、电解质含量和突触体内Ca2+浓度的变化,并采用细胞形态计量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目、形态的变化及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 c-fos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地阻断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降低脑组织c-fos阳性细胞率(9.4%±2.8%和74%±3%,P<0.01),抑制谷氨酸神经毒性所致的脑组织含水量(79.9%±0.4%和82.3%±0.8%,P<0.01)、钠(5.05mg/g干重±0.39mg/g干重和5.98mg/g干重±0.50mg/g干重,P<0.01)及细胞内Ca2+(176nmol/L±35nmol/L和344.12±50.13,P<0.01)含量的增加,抑制谷氨酸所致大脑皮质(157±10和145±7,P<0.01)及海马CA1区(297.64±18.3和210±19,P<0.01)神经细胞的丢失,减轻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损伤。c-fos正义寡核苷酸无此效应。结论 c-fos基因的表达在谷氨酸神经毒性脑损伤的发生中起有重要作用,阻断c-fos基因的表达可以拮抗谷氨酸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为克了生新的肝细胞(HCC)相关肿瘤抑制基因的供位点依据。方法 使用4号染色体的12个微卫星DNA多态性标志,分析了48例原发性HCC的杂合子丢失(LOH)。结果 44%(21/48)和63%3(30/48)的肿瘤组织中至少有1个位点的LOH分别发生在4p和4q。丢失图排列鉴定了两个独立的共同丢失片段(CDR)。第1个定位在4q22-q25的CDR位于D4S392和D4S1625位点之间;第2个定位在4q27-q31的CDR位于D4S1625和D4S1652位点之间。结论 至少有两个肿瘤抑制位点存在于4q.  相似文献   
87.
p53基因表达,细胞增殖抗原Ki—67与下咽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3基因、细胞增殖抗原Ki 67在下咽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 84例下咽鳞癌石蜡标本 ,研究p53蛋白、细胞增殖抗原Ki 67的表达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下咽癌中p53阳性率为 52 4 % ;Ki 67标示率为 0~ 7% ,平均为 10 63% ,中位数为 7 2 5%。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Ki 67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53基因表达可作为下咽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Ki 67可作为临床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人卵巢癌的 p5 3基因治疗效果。 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 p5 3的逆转录病毒转导 p5 3蛋白表达缺如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p5 3基因能够在体外及小鼠体内人卵巢癌细胞SK OV 3中表达 ,并对人卵巢癌生长有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为 5 7%~ 88% ;对体内肿瘤抑制率为 40 %。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野生型p5 3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生长 ,增加病毒滴度将进一步提高体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缺损HIV-1 DNA的特性.方法:用长片段PCR法(LD-PCR)研究分析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PBMCs)和体外培养感染淋巴细胞中HIV-1基因特征,使用位于HIV-1 DNA链两端的LTR(U5)、LTR(R)为引物,插入有全长HIV-1基因片段的大肠杆菌质粒PNL4-3等为标准对照,并对部分标本克隆测序.结果:经扩增9.1 kb是LD-PCR的主要产物,但在10例HIV-1感染者中有9例PBMCs检测出大小不一、范围较广的缺失HIV-1基因片段,经用基因探针杂交,发现近HIV-1基因中心部位缺失频率增加,缺失结合点常存在3~4个核苷酸短片段直接重复,体外培养中HIV-1基因缺损量减少,完整和缺失基因的存在与培养中病毒分离的时间密切相关.结论:HIV-1感染者PBMCs中存在大量HIV-1基因重组和缺损片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用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膜抗原 (membraneantigen ,MA)基因 BLLF1的转基因小鼠。方法 :对 38只昆明种小鼠进行超排卵 ,收集受精卵 ,将EBVMA基因 BLLF1显微注射到受精卵的原核内。将注射后成活且健康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使其发育直至分娩。PCR分析检测仔鼠基因组中转基因的整合。结果 :显微注射 6 77个受精卵 ,其中成活且健康的 32 0个 ,卵的成活率为 47.2 %。将其移植到 12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 ,其中 2只鼠怀孕并产仔 12只 ,出生率为 3 .75 %。PCR分析 5只仔鼠基因组整合有BLLF1基因 ,整合率为 41.7%。结论 :携带EBVMA基因 BLLF1的转基因小鼠已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