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6篇
中国医学   5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唐玲  王秋红  杨炳友  肖洪彬  孙艳萍  匡海学 《中草药》2006,37(12):1826-1831
目的观察洋金花不同提取物(有效部位、醉茄甾内酯组分和黄酮组分)对二甲基亚砜(DMSO)损伤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传代培养CHO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3%DMSO与CHO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洋金花有效部位(10~80μg/mL)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活性;洋金花醉茄甾内酯组分(30~120μg/mL)对DMSO的细胞损伤作用无明显影响,而洋金花黄酮组分(2.5~20μg/mL)呈剂量依赖性减轻DMSO对细胞的损伤作用。4.5%DMSO与CHO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细胞LDH的漏出率明显增加。洋金花有效部位(10~80μg/mL)、洋金花醉茄甾内酯组分(30~120μg/mL)和洋金花黄酮组分(2.5~20μg/mL)均不能降低细胞LDH的漏出率。结论洋金花中的黄酮组分可以减轻DMSO的细胞毒性,此种药理作用可能与改善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而对细胞膜的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金莲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英丽  胡冰  田振坤  苏连杰 《中草药》2006,37(12):1873-1875
目的建立金莲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荭草苷为内标物,采用HPLC法分析10个不同产地金莲花样品的黄酮苷,并进行相似度计算。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340nm,柱温45℃。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产地的金莲花药材色谱峰面积比值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药材的指纹图谱的测定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3.
宋金春  刘红  刘薇芝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5):1136-1137
 目的以指纹图谱的方式,研究当归(A)、川芎(B)、红花(C)不同组合方式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将方药组合成5组(ABC、AB+C、AC+B、BC+A、A+B+C)进行提取,并用RP-HPLC法进行分析,比较其色谱指纹图谱。结果5种组合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ABC合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大于其他各组的提取物,且5种组合的化学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较大。结论当归、川芎、红花不同组合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共有成分比例存在差异,3味药合煎成分煎出较完全。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金银花和蒲公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取RP—HPLC方法,Diamonsil(TM)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0~20min:90:10;20~25min:25:75;25~30min:25:7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在0.038~0.76ìg内,相关系数r=0.9992;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可用于金银花和蒲公英总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甘肃金银花中槲皮素和木樨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 asil C18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磷酸调节pH值至3.5,流速:1.0 m l.m in-1,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槲皮素在2.93~35.16μg.m-l1;木樨草素在5.45~43.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槲=0.999 9,r木=0.999 7。平均回收率:槲皮素为96.2%,RSD=1.7%;木樨草素为96.5%,RSD=2.2%。结论甘肃金银花中槲皮素和木樨草素的含量远高于正品金银花。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金银花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6.
电子探针技术在金银花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药材金银花道地性和非道地性及其品质区分新方法。方法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同一生境中两种不同种质金银花单个叶肉细胞内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生活在石灰土壤环境中的金银花,受环境条件影响其叶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共同表征为Ca多Mg少,并且P的含量仅次于Ca的含量;忍冬除Ca含量低于华南忍冬外,其它元素如Mg,P,Mn和Fe的含量均高于华南忍冬,表现出种质差异性。结论由于不同种质金银花叶内元素含量在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因而可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快速、有效地进行金银花等中药材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57.
金银花中18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一次性检测金银花中18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方法:以丙酮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10 min,固相萃取为前处理方法,配有脉冲式硫磷检测器(PFPD),HP-1701毛细管柱的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与结论:18种农药能够在30 min内完全分离,最低检测限为4.0~18.0 μg·kg-1;对18种有机磷农药在金银花中的添加回收率在83.64%~88.65%,RSD 2.8%~6.0%,符合多种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8.
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法在药用菊花产域分类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雁  鲍红娟  王东  陈志红  娄玉霞 《中药材》2006,29(7):663-665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213个药用菊花样本进行产域模式识别方法学研究。方法:运用模式识别技术的SIMCA法,凭借红外光谱具有的指纹特性,构建药用菊花样品的红外谱图库,作为模式识别提取的特征数据,以随机分取的150个样品为训练集,剩余为实验集。结果:该方法的每类产区的正确识别率均达到了60%以上,取得了较满意的分类效果。结论:红外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作为中药材产域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现代化方法。  相似文献   
59.
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研究金银花及其制剂的文献,总结归纳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解析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概况,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祥  魏俊德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21-2222
目的对菊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方法实验,样品提取方法复杂,含量有损失,误差较大。结论将含量测定方法改进后,具有样品溶液提取方法简便、含量准确可靠、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