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建立吴茱萸药材HPLC定量指纹图谱,为其基原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9批3种基原吴茱萸药材,建立吴茱萸HPLC定量指纹图谱,并通过HPLC-ESI-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的色谱峰进行鉴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同时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3种基原吴茱萸药材进行区分,并对吴茱萸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吴茱萸药材的HPLC定量指纹图谱,标定13个共有峰,并通过液质联用进行了共有峰的鉴定。聚类分析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实现了3种吴茱萸基原药材的鉴别。3种基原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和水仙苷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吴茱萸HPLC定量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不同基原的吴茱萸药材的有效区分,为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The 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Benth (Rutaceae) has long been used for inflammatory disorders and som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of its constituents such as dehydroevodiamine, evodiamine and rutaecarpine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Since the pharmacological data is not sufficient to clearly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rationale of anti-inflammatory medicinal use of this plant material and the search for its active principles is limited so far, three major constituents (evodiamine, rutaecarpine, goshuyuamide II)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inflammatory cellular action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t study. From the results, evodiamine and rutaecarpine were found to strongly inhibit prostaglandin E2 synthesis from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RAW 264.7 cells at 1-10 microM. Evodiamine inhibited cyclooxygenase-2 induction and NF-kappaB activation, while rutaecarpine did not. On the other hand, goshuyuamide II inhibited 5-lipoxygenase from RBL-1 cells (IC50 = 6.6 microM), resulting in the reduced synthesis of leukotrienes. However, these three compounds were not inhibitory against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mediate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from RAW cells up to 50 micorM. Thes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may provide the additional scientific rationale for anti-inflammatory use of the fruits of E. rutaecarpa.  相似文献   
103.
Six alkaloids (1-6)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aieri (Dode) Huang, two of which are new compounds, identified as 2-undecyl-4(1H)-quinolone (4) and 1-methyl-2-undecanone-10'-4(1H)-quinolone (5); the know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rutaecarpine (1), evodiamine (2), 1-methyl-2-undecyl-4(1H)-quinoline (3) and 2-undecanone-10'-4(1H)-quinolone (6). Compounds 1-5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cute toxicity.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不同基原吴茱萸温中止痛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性和等同性。方法 建立水浸拘束法致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基原吴茱萸对大鼠胃溃疡指数、胃酸分泌、血清胃泌素及5-羟色胺的影响,比较并探讨其温中作用的差异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冰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比较不同基原吴茱萸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 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3种基原吴茱萸水提物2 g·kg-1,对水浸法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中,疏毛吴茱萸在降低溃疡指数,减轻胃酸刺激等方面具有较优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胃泌素并升高血清5-羟色胺。吴茱萸可以显著降低血清胃泌素。石虎在抗炎止痛方面具有较优的效果。结论 3种基原吴茱萸特征化学成分组成接近,温中止痛的疗效基本一致,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但是其作用机制因其主成分间的偏重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5.
A biologically monitored fractionation of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fruit of Evodia rutaecarpa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quinolone alkaloids, evocarpin (1), 1-methyl-2-[(4Z,7Z)-4,7-tridecadienyl]-4(1H)-quinolone (2) and 1-methyl-2-[(6Z,9Z)-6,9-pentadecadienyl]-4(1H)-quinolone (3) as blockers of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inding with IC50 values of 43.4 μM, 34.1 μM and 48.2 μM, respectively.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6.
曹亮  李顺祥  魏宝阳  黄丹  徐菲  佟志远 《中草药》2010,41(6):975-978
目的建立吴茱萸的RAPD分子标记技术并对吴茱萸的道地性遗传背景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试剂盒法提取吴茱萸基因组DNA;筛选RAPD引物;对全国3个省市5个吴茱萸产区采取的48份样品进行RAPD分子标记,应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吴茱萸的RAPD分子标记方法 ;通过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吴茱萸差异较大,浏阳地区的吴茱萸和其他石虎品种在相似度系数为0.68时聚集为两个类群;而同一品种的石虎遗传背景差异明显,在相似度系数为0.78时,铜仁、浏阳、建德、温州的样品各自聚集在相同地域的族群。结论吴茱萸遗传背景差异明显,RAPD技术是一种可用于吴茱萸道地性遗传背景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7.
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吴茱萸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研究,为规范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对吴茱萸次碱含量有显著影响,药材与甘草比例为100∶6,闷润5 h,180℃炒制10 min为最佳炮制条件。结论:本研究为规范甘草制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护理预防全麻下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井冈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符合胆系结石病症并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术患者88例,根据入院号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及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吴茱萸穴位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对现有三叉苦种植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三叉苦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叉苦药材的种植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总结了适宜三叉苦生长的土壤、气候因子;提炼了三叉苦-千里香套作模式的种植方法;分析了三叉苦套作模式的生态优势;阐述了三叉苦-千里香套作生态种植模式的关键点与生态学原理。结论:三叉苦单一种植模式是目前的主要种植模式,但其生物多样性低,易发生大规模病害,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均低于三叉苦-千里香套作模式。因此,在三叉苦种植区,建议实施三叉苦与千里香套作模式或野生抚育模式,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用正交实验提取吴茱萸中有效成分吴莱萸碱,优选吴茱萸的提取路线。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吴茱萸酸水提物中吴茱萸碱的含量,求出最佳条件。结果:实验表明,酸水浓度、浸泡时间对吴茱萸碱的提取影响较大,煎煮时间则次之。结论:经筛选,吴莱萸中生物碱水提取的工艺路线为:吴茱萸浸泡1.5 h、煎煮30 min、醋酸浓度为1%,在此条件下吴茱萸中生物碱提取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