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0篇
  免费   1566篇
  国内免费   545篇
耳鼻咽喉   162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610篇
基础医学   1405篇
口腔科学   717篇
临床医学   2523篇
内科学   1362篇
皮肤病学   119篇
神经病学   532篇
特种医学   9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25篇
综合类   3874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2624篇
眼科学   468篇
药学   2455篇
  68篇
中国医学   1901篇
肿瘤学   36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1092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763篇
  2018年   764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860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734篇
  2013年   1966篇
  2012年   1505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022篇
  2008年   992篇
  2007年   921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g)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疗前 Fg、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后2周,观察组 Fg 水平低于对照组,PT 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神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微循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9月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导航下行侧后路腰椎间盘穿刺,观察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以穿刺点与C型臂透视预设点间的距离<5 mm为穿刺成功标准,穿刺到位率为91.3%(95/104);以穿刺点与C型臂透视预设点间的距离<4 mm为穿刺成功标准,穿刺到位率为89.4%(93/104)。超声导航的平均时间为(16.3±3.2)min。术后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83±1.12)分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2.41±0.84)分,末次随访时为(1.27±0.5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23)。ODI评分由术前的(56.32±9.41)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8.6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P=0.016)。在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中,优4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4.64%(53/56)。结论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到位率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减少了射线接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用于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吸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双管喉罩,对照组给予普通口鼻面罩,比较两组的SpO2上升时间、动脉血气改善时间、通气失败率、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SpO2上升时间、脱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反流误吸率、通气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8、48 h的pH、Pa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管喉罩可以更好地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能够替代口鼻面罩用于该类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措施。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排便技术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功能及排便基本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便技术训练方案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直肠肛管受损程度,并促进正常排便,减轻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异常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安全可靠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现代战争胸部外伤伤情特点和战伤分级救治理论,本文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辅助建立胸部战伤分级救治模式。VR具有提供沉浸式和交互式体验、规避安全风险等优势,利用VR设计个性化胸部战伤案例,在分级救治不同的阶段对伤情评估、诊断和处置进行培训和考核,更有利于提高野战条件下战士及卫生人员综合救治能力。但VR的发展和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要实现理想的虚拟现实效果,为传统战伤救治技能培训和实战救治提供辅助,VR要集成发展,并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 000~10 000 cm-1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广陈皮样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Controversial results exist regarding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single- vs double-unit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UCBT)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is issue. The PubMed, Embase, and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p to May 2018. A total of 25 studies including 6571 recipients were identified. Although double-unit UCB contained higher doses of total nucleated cells and CD34+ cells, it offered no advantages over single-unit UCB in terms of hematologic recovery, including the rate and speed of neutrophil and platelet engraftment. Double-unit UCBT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cidences of grades II-IV acute and extensive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accompanied by a lower relapse incidence,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a graft-vs-graft effect induced by double-unit UCB. However, 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single- and double-unit UCBT. Although double-unit UCBT confers no clinical advantages over single-unit UCBT, certain patients, such as those at high risk of relapse, might benefit from double-unit UCBT, a possibility that needs to be clarified in future randomized trials.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