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 采用单次剂量注射法建立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剂量反应曲线,确定其量效关系及ED95,为癫痫患者合理应用顺式阿曲库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择期癫痫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年龄16岁~42岁,病史3年~26年,均具有服用抗癫痫药物史,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0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术前用药对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再次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无神经肌肉疾患并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15例)和阿托品组(Ⅱ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肌注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采用TOF刺激方式,持续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TOF≥25%时追加肌松药,记录两组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T1从0恢复至25%的时间。应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结果与阿托品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再次注药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缩短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增加临床肌松维持时间,延长再次注药的时间。  相似文献   
63.
阻塞性黄疸伴肝功能不全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单次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席铵在阻塞性黄疸伴有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均分为阻塞性黄疸伴有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B级)组(G组)和肝功能正常组(C组).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3 μg/ml、雷米芬太尼3~6 ng/ml、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后气管插管,评估插管条件,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 G组肌松起效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最大阻滞程度、插管条件、最大效应持续时间、单个颤搐刺激反应强度(T1)10%恢复时间、T125%恢复时间、T175%恢复时间、TOF比(T4/T1)70%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阻塞性黄疸伴有肝功能小全患者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后肌松起效时间明显长于肝功能正常者.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年龄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于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内固定择期手术患者40例,跟据年龄随机分为Ⅰ组(62~81岁)和Ⅱ组(41 ~59岁),麻醉诱导后单次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3倍ED95),用TOF Watch SX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待TOF的T1为0时行气管插管,2组患者肌松T1恢复5%时,单次注射顺式阿曲库铵(5s内注完)0.05 mg/kg,共注射4次(不足4次补足4次,多于4次取前4次),观察气管插管条件及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学.结果 2组患者起效时间及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临床有效作用时间、停药后肌松恢复至25%和75%的时间分别为(42±5)、(52±7)、(66±13) min,Ⅱ组分别为(40±5)、(49±5)、(62±11) min,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中4次追加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有效作用时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Ⅰ组顺式阿曲库铵单位时间用药量(3.5±1.3) μ.g/(min·kg),明显少于Ⅱ组的(4.6±1.5)μg/(min · kg) (P <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中顺式阿曲库铵用药量虽相应减少,恢复过程仍较轻壮年延长,但长期反复追加用药在体内几乎无蓄积作用,可以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本研究以3ED95顺式阿曲库铵分别联合不同低剂量阿曲库铵用于麻醉诱导,与单独使用3ED95和4ED95顺式阿曲库铵比较,旨在探索联合用药加快起效时间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需全麻下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B组,顺式阿曲库铵0.20mg/kg;C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联合阿曲库铵0.10mg/kg;D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联合阿曲库铵0.20 mg/kg.使用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ug/kg,依托咪酯0.3 mg/kg,T1/Tc<10%时气管插管.记录各组肌松效应起效时间、插管条件评级及MAP、HR、SpO2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插管条件及相应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B、C、D组起效时间加快,其中C、D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虽起效时间短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ED95顺式阿曲库铵联合少量的阿曲库铵可以显著缩短起效时间,效果优于4ED95顺式阿曲库铵,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参数,更有利于全麻气管插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许斌兵  叶茂  柏林 《上海医学》2012,35(2):111-114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下儿童单次气管插管剂量国产顺式阿曲库铵的肌肉松弛效应,以及性别差异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颜面部手术的2~8岁患儿52例,男、女各26例。全凭静脉麻醉,单次静脉注射3×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0.15mg/kg)国产顺式阿曲库铵,观察气管插管条件,采用肌肉松弛监测仪对尺神经进行连续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拇内收肌的加速度变化。记录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持续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TOF比值(第4个肌颤搐反应高度与第1个肌颤搐反应高度的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OFR0.7)。结果全部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评估分级均为Ⅰ级。男女患儿间起效时间、最大抑制持续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TOFR0.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3×ED95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患儿可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且男女患儿间单次气管插管剂量肌肉松弛效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7.
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小儿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小儿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手术患儿180例,ASAⅠ或Ⅱ级,按三个年龄段分为婴儿组(Ⅰ组)、幼儿组(Ⅱ组)和儿童组(Ⅲ组),每组再分别按2ED95或3ED95的剂量分组,共6组(Ⅰ2、Ⅰ3、Ⅱ2、Ⅱ3、Ⅲ2、Ⅲ3),每组30例。连续监测ECG、SpO2、PETCO2、HR及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的变化。于5s内单次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铵0.10mg/kg或0.15mg/kg,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的T1为0时行气管插管,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及体内作用时间。结果Ⅰ3、Ⅱ3、Ⅲ3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2、Ⅱ2、Ⅲ2组(P<0.05),且Ⅰ2和Ⅰ3较其他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Ⅰ3、Ⅱ3、Ⅲ3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明显高于Ⅰ2、Ⅱ2、Ⅲ2组(P<0.05)。Ⅰ3、Ⅱ3、Ⅲ3组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Ⅰ2、Ⅱ2、Ⅲ2组(P<0.05);Ⅰ2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Ⅱ2、Ⅲ2组(P<0.05);Ⅰ3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Ⅱ3、Ⅲ3组(P<0.05)。但是肌松恢复指数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式阿曲库铵3ED95诱导剂量应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均是安全有效的,其起效和插管条件均优于2ED95。且婴儿较年长儿更为敏感。肌松恢复时间与剂量、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68.
Purpos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caftadine 0.25%, Olopatadine hydrochloride 0.2%, and Bepotastine besilate 1.5% ophthalmic solu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Methods:This is a prospective, observer-masked, comparative study of 180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 of 60 patients each. Each group was assigned to be treated with one of the three treatment options namely Alcaftadine 0.25%, Olopatadine hydrochloride 0.2% and Bepotastine besilate 1.5% ophthalmic solutions.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t regular intervals with relief and resolu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noted using Total Ocular Scoring System (TOSS) and hyperaemia scale.Results:All three topical medications were effective in resolving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Baseline mean TOSS scores for Alcaftadine group, Olopatadine group and Bepotastine besilate group were (7.68±2.32), (7.65±2.32) and (7.45±2.27)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OSS scores on 14th Day (4th visit) which were (0.2 ± 0.43), (0.4 ± 0.56) and (0.1 ± 0.36) respectively. The resolution of symptoms in the Bepotastine and Alcaftadine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profound as compared to the Olopatadine group (p = 0.008). Bepotastine and Alcaftadine group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symptoms compared to Olopatadine group (p = 0.008).Conclusion:All three topical ophthalmic medications used in the study are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However, Bepotastine and Alcaftadine appear to outweigh Olopatadine in resolving the symptoms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在闭环输注系统(CLMRIS-1)指导下研究后腹腔镜手术与非腹腔镜手术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差异.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 ~Ⅲ级的择期手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后腹腔镜手术组(R组)和非腹腔镜手术组(C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输注应用CLMRIS-1闭环输注系统.记录两组患者肌松药的起效时间T0(首次注射顺式阿曲库铵至T1抑制到0的时间),恢复指数RI(T1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停药至T1恢复至95%的时间(T95),停药至TOF恢复到75%的时间(TOFr75),手术持续时间,以及肌松药的消耗量;于患者术前及停止肌松输注即刻分别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拔管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术后24h内发生呼吸不良的例数.结果 R组和C组肌松药的用量分别为(1.2±0.3)μg/(kg·min)和(1.8±0.6)μg/(kg·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I分别为(17.10±5.25)min和(13.93±1.62)min,T95分别为(47.68 ±9.74) min和(43.99±10.10)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OFr75、手术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停肌松即刻的PaCO2 (38.48±2.24)mmHg相比,R组PaCO2为(52.30±5.55)mmHg;两组患者停肌松即刻pH值分别为7.39±0.02和7.29±0.0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管后均未发生呼吸功能不全,且术后24 h也未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所致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可以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恢复时间,强化其肌松效应,导致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与丙泊酚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对于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下行眼科手术的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组(PC 组)与丙泊酚复合去氧肾上腺素组(PP 组),每组30 例。PC组麻醉诱导: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μg/kg,丙泊酚1.0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 ;PP 组麻醉诱导: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μg/kg,丙泊酚2.00 mg/kg,去氧肾上腺素0.50 mg/kg ;诱导完成后置入可弯曲喉罩;予丙泊酚4 mg/(kg·h),七氟烷2% 新鲜气流量2 L/min 麻醉维持。喉罩置入后若自主呼吸存在则保留自主呼吸;如不存在则辅助呼吸5 min,恢复自主呼吸后保留自主呼吸,不能恢复自主呼吸则改为控制呼吸。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入后(T2)、喉罩置入后5 min(T3)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不同诱导方式对呼吸的影响。结果 在T0、T1 和T2 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比较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 时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组患者的心率、血压高于PP 组,PC 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T3 时高于T2、T1 和T0,PP 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T3 时低于T2、T1 及T0。PC 组喉罩置入后5 min 有16 例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恢复,需控制呼吸,PP 组喉罩置入后5 min 有1 例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恢复需控制呼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去氧肾上腺素进行麻醉诱导对于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和呼吸抑制较小,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