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 初步探讨早期防治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最佳激光能量密度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1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在10只兔耳部进行增生性瘢痕造模,成功形成61处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2组(1周组30处和3周组31处)。这两组兔耳瘢痕又分别随机分为A组(密度100 PPA、能量10 mJ激光)、B组(100 PPA、50 mJ激光)、C组(169 PPA、10 mJ激光)、D组(169 PPA、50 mJ激光)、E组(不接受激光处理)。除去3周组E组外,余均为每组6处瘢痕。2只大耳白兔未行瘢痕造模,作为F组(空白对照组)。免疫组化观察干预后1周兔耳皮肤组织中MMP-13表达情况,干预后3周兔耳皮肤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瘢痕结构,计算瘢痕增生指数。各组瘢痕增生指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MP-13平均吸光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A、B、C、D各组真皮层厚度较F组(正常皮肤组织)增厚,胶原纤维数量增加,但较E组(未处理瘢痕组)真皮厚度明显变薄,胶原纤维数量减少,排列相对有秩。A、B、C、D组间真皮层厚度未见明显差异。6组间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2.757,P < 0.05)。两两多重比较显示,B、C、D组瘢痕增生指数(2.597 ± 0.344、2.850 ± 0.282、2.658 ± 0.134)均显著低于E组(3.460 ± 0.583,均P < 0.05)。Masson染色显示,A、B、C、D各组真皮层厚度较E组明显变薄,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但A、B、C、D各组间真皮层厚度及胶原纤维数量未见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显示,在相同激光密度条件下,高能量(50 mJ)组的MMP-1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能量(10 mJ)组(P < 0.05);而相同激光能量条件下,A组MMP-13水平显著高于C组(P < 0.01),但B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非剥脱点阵激光对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干预有效。相同密度下,50 mJ能量激光干预效果优于10 mJ能量激光,推测高能量激光能更好刺激细胞外基质的重组以及上调MMP-13的表达,从而早期防治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62.
报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病例。该患者取卵3枚,成功配成3枚胚胎,移植胚胎3枚,成功着床2枚,但1枚在宫内正常位置上,1枚着床在前次剖宫产切口上。该患者对瘢痕处的妊娠囊行减胎术后,因持续不规则阴道出血来医院就诊,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可见2个胎囊,其一可见胎芽,胎心(+),其二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处,仅见胎囊,其内未见卵黄囊及胎芽,形态不规则。最终行经腹宫腔内胎盘胎儿清除术+CSP病灶切除术+剖宫产瘢痕憩室修补术,终止妊娠。报道此特殊病例,将CSP的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CSP的治疗和预防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3.
由于点阵激光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和停工期短等优点,已成功用于治疗痤疮瘢痕和光老化等.与传统的剥脱性和非剥脱性激光不同,点阵激光仅作用部分皮肤,保留周围正常皮肤,从而有利于快速愈合和减少停工期.点阵激光通过微治疗孔传递高能量到达真皮层,从而保证疗效,而避免传统剥脱性激光容易出现的风险为持续性色素减退和瘢痕.概述近几年剥脱性和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瘢痕、光老化、萎缩纹、色素性疾病、脱发和点阵激光经皮给药等的临床应用、机制和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横结肠代食管术治疗小儿食管严重化学烧伤后瘢痕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72年11月-200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的46例食管严重化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经胸骨后隧道顺蠕动方向间植横结肠的方法重建食管,其中行颈食管-横结肠吻合32例、咽-横结肠吻合14例.结果 46例患儿术后无一例死亡,其中7例出现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呼吸困难1例.均经再次处理后痊愈.39例患儿随访1~26年,生长、发育、进食情况与同龄儿童无异.结论 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横结肠顺蠕动方向、经胸骨后径路作结肠与下咽或颈食管吻合术,是治疗小儿食管化学烧伤后瘢痕狭窄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据颈部瘢痕范围,采用单侧(18例)或双侧胸三角皮瓣(2例)预扩张,成人选用600~800 ml扩张器,儿童选用200~450 ml扩张器.瘢痕面积:8 cm×5 cm~12 cm×13 cm.单侧胸三角皮瓣的面积最小9 cm×16 cm,最大12 cm×18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切口均选择在锁骨下,根据修复面积设计皮瓣,同时要兼顾断蒂时修复剩余瘢痕所需皮瓣的面积.皮瓣转移3周后行延迟术,4周断蒂修复剩余的颈部瘢痕.结果 2007至2009年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20例颈部瘢痕挛缩,仅1例皮瓣扩张不充分,但未影响手术效果,余皮瓣术后均成活,效果满意.6例6个月后复诊,1例患者切口瘢痕明显,5例效果良好.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颈部大面积瘢痕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哺乳期瘢痕子宫早孕流产方式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非意愿妊娠要求流产的哺乳期瘢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流产方式分为人工流产组(92例)、药物流产组(98例)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吸宫术组(联合组,122例),对三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人工流产组和联合组完全流产率[97.8%(90/92)和99.2%(121/122)]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77.6%(76/98)],术后阴道流血时间[(5.9±1.1)、(5.6±1.2)d]均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12.4±1.8)d],且术后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药物流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人工流产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Ⅲ级疼痛发生率低(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吸宫术终止哺乳期瘢痕子宫早孕简化了流产手术步骤,出血少,对母婴影响较小,是一种理想的流产方式.  相似文献   
68.
瘢痕是组织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的产物,过度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影响正常组织的修复[1]。目前仍无明确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Er:YAG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患者自身评估(四分值法)微等离子体治疗1次后6个月的瘢痕改善值及治疗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结痂时间和炎症性红斑持续时间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方法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用1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双侧兔耳分别造瘢痕模型,分别用微等离子体和CO2点阵激光在两侧兔耳瘢痕模型上扫描1遍,即刻取下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1次后,微等离子体组ECCA从50.71降至34.76,评分下降率为31.5%,21例中有19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90.5%;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评分从53.57降至38.10,评分下降率为29.9%,其中18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微等离子组水肿较轻,红斑持续时间为13.95 d,结痂持续时间为6.95 d,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分别为45.81 d和10.10 d。微等离子体侧无1例发生色素沉着,而CO2点阵激光治疗侧色素沉着发生率达19%。兔耳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微等离子体的微剥脱区宽而浅,CO2点阵激光的微剥脱区窄而深。结论 微等离子体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微等离子体相对不良反应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79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前置胎盘类型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7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95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67例)、低置前置胎盘组(45例),分析4组分娩结局。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分别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前置胎盘患者(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的剖宫产、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早产率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4组新生儿的1 min、5 min Apgar评分和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儿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