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2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杭菊花茎尖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康才  茅毓英  张雪琼 《中药材》2000,23(3):125-127
为解决杭菊的品种退化问题,以大白菊,小白菊,黄菊三个品种类型的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PH的MS培养其及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结果表明,PH=5.8-6.4是外植体诱愈率在80%以上;外体植接种在不同激素与比的MS培养基上,NAA为0.2mg/L时KT的诱愈率明显高于6-BA。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NAA0.2mg/L。  相似文献   
62.
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TFC)对佛氏完全佐剂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的继发性肿胀作用及自由基代谢和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用佛氏完全佐剂(FCA)建立大鼠的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的继发性肿胀,观察TFC对其的治疗作用;采用试剂盒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血清和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SOD活性、MDA含量以及NO水平;采用ConA诱导测定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小鼠脾细胞增殖法测定IL-2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C能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继发性足趾肿胀,能降低血清和腹腔巨噬细胞中MDA和NO含量,升高SOD活性,同时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活性.结论:TFC可以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继发性足趾肿胀,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3.
不同变异类型忍冬花蕾绿原酸含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山东产忍冬13个变异类型花蕾绿原酸含量,为选育优良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集、干燥不同变异类型二自期花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在所测定的13个变异类型中,其花蕾绿原酸含量相差悬殊,含量为0.80%~2.54%。结论: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忍冬花蕾绿原酸含量的有效途径,并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4.
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覃珊  温学森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74-1477
目的:利用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6种活性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102.4%,RSD<3%.除异绿原酸A外,其他5种成分在蒸制样品中均显著高于直接晒干样品.蒸制后,半开放菊花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分别比全开放菊花高53%和41%.结论:本方法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5种药用菊花试管苗在离体条件下对羟脯氨酸的耐受性,为药用菊花引种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5种药用菊花试管苗为材料,接种子添加不同浓度羟脯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植株叶片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并统计植株的受害指数和存活率.结果和结论:在高浓度羟脯氨酸胁迫下,亳菊和怀菊试管苗受害指数较低,成活率相对较高,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高,具有较强的HYP耐受性.滁菊和贡菊植株存活率低于毫菊和怀菊,表现为中等的HYP耐受性.杭菊试管苗存活率最低,HYP耐受性最差.  相似文献   
66.
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不同产地杭菊各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以期为杭菊规范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杭菊植株高度范围为60.87 ~ 99.47 cm,分枝数为2.76 ~5.20;叶长为4.90~8.40 cm;叶宽为3.25~5.38 cm;叶片长宽比为1.35 ~1.83;叶裂数为1.92 ~3.08.头状花序数为21.92 ~53.12;直径为3.41~5.48 cm;舌状花层数为3.28 ~7.16;舌状花瓣数为55.32 ~114.60;舌状花瓣长为1.58 ~ 2.37cm;瓣宽为0.50~0.69 cm;瓣长宽比为2.90~3.99;管状花直径为1.10~1.58 cm.结论: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随着引种栽培环境的改变,杭菊植物学性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67.
RP-HPLC测定野菊花及其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湖南衡阳产野菊花和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以70%的乙醇为溶剂,用超声法提取野菊花、叶中的绿原酸。以0.04%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RP-HPLC测定。结果野菊花中绿原酸含量为0.776%、野菊叶中绿原酸含量为1.894%。结论野菊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野菊花。  相似文献   
68.
不同产地菊花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流通的不同产地、规格的杭菊、亳菊、滁菊、怀菊进行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根据含量的差异探讨品种、栽培地区等因素对菊花含量的影响,为菊花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综合分析,市场上流通的不同规格药用菊花中安徽滁州产区的滁菊质量较佳。结论: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栽培地区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怀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怀菊花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怀菊花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1)、corchoionoside C(2)、(6S,9R)-长寿花糖苷(3)、lippianoside E(4)、amarantholidol A glycoside(5)、4-甲氧基苄基-β-D-葡萄糖苷(6)、everiastoside E(7)、苯乙醇-β-巢菜糖苷(8)、二氢丁香苷(9)、苯甲醇-β-巢菜糖苷(10)、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1)、京尼平苷(1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0.
The 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extract, which includes chrysoeriol, sudachitin, and acacetin, has excellent antibiotic effects on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E. coli O157). A notable point is that the antibiotic targets of the herb extract are similar to the targets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 drugs, including bacterial cell wall biosynthesis, bacterial protein synthesis, and bacterial 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In addition, the herbal antibiotic inhibits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ic property. The herbal sample was extracted and fractionated and then inoculated through a disk diffusion method to confirm its antibiotic effect against E. coli O157. Total RNA was isolated from the affected bacterial cells,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was analyzed through a microarray analysis. To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the microarray data, a 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Three active compounds, chrysoeriol, sudachitin, and acacetin, were identified with 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chromatogram, and the disk diffusion study confirmed that chrysoeriol and sudachitin contribute to the antibiotic properties of the herb extrac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ulti‐target efficacy of the herbal sample may indicate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drugs that will act as substitutes for existing antibiotic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