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9篇
  免费   1522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340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2327篇
口腔科学   393篇
临床医学   2640篇
内科学   2882篇
皮肤病学   470篇
神经病学   406篇
特种医学   3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1225篇
综合类   6339篇
预防医学   1207篇
眼科学   232篇
药学   2600篇
  42篇
中国医学   1813篇
肿瘤学   1360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934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852篇
  2020年   757篇
  2019年   787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689篇
  2015年   848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550篇
  2011年   1555篇
  2010年   1347篇
  2009年   1305篇
  2008年   1306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1201篇
  2005年   1338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950篇
  2002年   716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溴环己胺醇预先给药对大鼠盐酸吸入性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A 组:生理盐水吸入组;B组:稀盐酸吸入组;C组:稀盐酸吸入 溴环己胺醇处理组,每组10只。C 组腹腔注射溴环己胺醇,1次/d,连续3d,A、B 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第3天注药后30min,B、C 组气管注入pH 值为1.25的稀盐酸1.2ml/kg,制成盐酸吸入性肺损伤模型,A 组气管注入生理盐水1.2ml/kg。观察注药后5h 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与 A 组比较,B、C 组 PaO_2、PaO_2/FiO_2降低(P<0.01),B、C 组W/D、B 组肺组织 TNF-α、IL-8含量、血清 IL-8浓度升高(P<0.01)。与 B 组比较,C 组 PaO_2、PaO_2/FiO_2升高(P<0.01),C 组W/D、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血清 IL-8浓度降低(P<0.01)。结论 溴环己胺醇可能通过抑制 TNF-α、IL-8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机制对盐酸吸入性损伤肺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吮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在3w和5w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2、3、4和5w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结果(1)GL组3w空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GB组3w空肠绒毛周长及绒毛高度超过GF组;GL组5w空肠和回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和GB组。(2)5w各组小肠绒毛发生变化,绒毛表面由高密度的手指状变为平滑叶状或舌状,GL组绒毛面积和高度恢复较GB和GF组好。(3)GL组回肠CD4+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GB组较GL组好;GL组回肠CD25+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结论乳凝集素对近端空肠粘膜形态发育和小肠CD4+和CD25+淋巴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帮助断奶期绒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用混合效应模型研究工人接苯水平与白细胞水平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确定最适接触剂量指标.方法 在21个体检年度分别对每个研究对象的每次体检时估算区域浓度、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8)、年度接触水平和累积接触水平.将接触水平定义为协变量,白细胞计数定义为效应变量,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共观察接苯对象147名26 292人月,白细胞计数样本1 147份、对照组66名14112人月白细胞计数样本396份.接触组、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分别为5.36×109,6.13×109/L.平均区域浓度、TWA8、年度接触水平和累积接触水平分别为5.10 mg/m3,4.69 mg/m3,72.90 mg/m3·月,783.70 mg/m3·月.4个混合效应模型均能收敛,其中以TWA8信息标准值最低.工人接苯水平增加、接触时间增长,白细胞水平下降.性别、吸烟与否对白细胞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工人接苯水平和时间明显影响工人白细胞水平,TWA8可能是最适接触剂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4.
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为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的一名新成员,即TNFSF13,又名CD256、TALL-2、TRDL-1、UNQ383/PRO715,与BlyS(B-lymphocyte stimulator)即TALL-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1998年首先由Hahne等[1]发现并成功克隆。近年来在配体受体的研究方面,APRIL/BlyS及其受体系统受到重视。研究表明APRIL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理、特点等还不甚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PRIL的结构、相关受体及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结构及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105.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与气道炎症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对成人哮喘患生存质量和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40例哮喘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扎鲁司特。对照组不用安可来。服药前及4周后采用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并测定治疗前后气道炎症各指标水平。结果 口服扎鲁司特4周后生存质量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有显改善;气道炎症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扎鲁司特能改善哮喘患的生存质量、抑制哮喘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CO2酶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标后使用中的稳定性进行探讨。方法每次定标后以小时测定计算定值血清结果来对比。结果CO2酶试剂在定标后8h内重复性检测CV%均<4%,线性良好,与理论值相差<5%,批内与批间测定值差异均符合允许误差的范围内要求。结论定标后8h内检测的指标值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7.
ARDS时IL-6和IL-8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对血浆 IL- 6和 IL- 8水平的影响以及在油酸所致 ARDS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造成 ARDS,观察门静脉和腔静脉血内毒素及 IL- 6与 IL- 8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油酸注入 6 0min后门静脉和腔静脉血浆内毒素及 IL- 6和 IL- 8水平开始升高 ,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 ,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门静脉血浆水平高于腔静脉血浆水平 (P <0 .0 5~ 0 .0 1) ;而且油酸注入 90 min和12 0 min后的水平又比 6 0 min时均有增加 (P <0 .0 1) ;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与 IL- 6和 IL- 8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 <0 .0 1) 。结论 :在油酸所致 ARDS过程中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肠源性内毒素可诱导 IL- 6和 IL- 8的产生 ,参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通过观察益肾化浊注射液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益肾化浊注射液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肾功能减退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益肾化浊注射液可以降低5/6肾切在鼠血清肌,尿素氮(P<0.01),下调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P<0.05),白细胞介素-8(IL-8)(P<0.05)及肿瘤坏死因子(TNF)(P<0.05)的总体水平,说明益肾化浊注射液可以通过下调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对肾脏的损害,从而延缓C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9.
110.
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 6、IL 8及TNF α在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2例糖尿病患者及 2 8名正常人血清IL 6、IL 8及TNF 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 6、IL 8及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结论 患者体内高于水平的IL 6、IL 8及TNF α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3者相互作用 ,促进 2型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