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90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88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呼吸操、家庭氧疗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8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呼吸操锻炼、家庭氧疗及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剂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急性加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2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急性加重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操、家庭氧疗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COPD的效果确切,且能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系统功能锻炼及心理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AS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康复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及心理状况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干预后上述指标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0.01),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系统的指导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在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应用三合一心理干预联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实验组实施三合一心理干预联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血糖水平及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三合一心理干预联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骨科病区中1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对照组和对照组,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分别接受一般护理和骨折康复护理,对比分析疗效及功能锻炼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65/70),高于观察组的84.29%(59/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得分在功能锻炼为(3.60±0.91)分、功能恢复为(3.56±0.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9±0.68)分、功能恢复为(4.01±0.4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功能锻炼计划结合综合的骨折康复护理,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骨的愈合及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及盆底肌锻炼,对照组只进行盆底肌锻炼,一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平均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平均肌电压及性生活满意度分别为(25.12±3.7)UV,80%分别高于对照组(24.46±4.6)UV,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1±0.83)次/d,低于对照组(2±0.3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孕期体操运动对不良症状的改善作用,为开展孕期体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5个孕妇学校的孕25~34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研发的孕期体操,观察孕期不良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孕妇通过体操干预,便秘症状改善率为81.2%,失眠改善率为82.8%,腿抽筋症状改善率为89.3%,浮肿症状改善率为53.3%,腰背疼痛感改善率为72.5%,血糖控制改善率为50%,髋关节打开程度改善率为90.6%。结论 孕期体操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孕期便秘、失眠、腿抽筋、浮肿、腰背疼痛等不良症状,孕妇养生保健体操是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 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 结果 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 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 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0.
Aims:

To compare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raBite® (TB) Jaw Motion Rehabilitation System with a standard physical therapy (PT) exercise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genic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

Methodology:

Myogenic TMD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for the use of the TB device or for standard PT. Mandibular function was assessed with the mandibular function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 (MFIQ). Pain was evaluated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maximum inter-incisor (mouth) opening (MIO)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isposable TB range of motion scale.

Results:

Of the 96 patients randomized (46 TB, 50 standard PT exercises), 38 actually started with the TB device and 41 with the standard PT exercises. After six-week follow-up, patients using the TB device reporte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functional improvement (MFIQ score) tha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regular PT exercises (P?=?0·0050). At 6 week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n, and active or passive MIO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3 months, patients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 did equally well,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ll parameters assessed.

Conclusions:

This RCT on myogenic TMD treatment, comparing standard PT with passive jaw mobilization using the TheraBite Jaw Motion Rehabilitation System®, shows that both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equally effective in relieving myogenic TMD symptoms, but that the use of the TB device has the benefit of achieving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functional improvement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