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1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某二肽基肽酶Ⅳ( dipeptidyl peptldase Ⅳ,DPPⅣ)抑制剂连续多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同时进行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用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多剂量递增给药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36名2型糖尿病受试者随机纳入DPPⅣ抑制剂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每组12例受试者中,10例接受DPPⅣ抑制剂,2例接受安慰剂。试验疗程为7 d,以葡萄糖、胰岛素、C肽在空腹、餐后3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的相应指标即0-3h的曲线下面积(AUC0-3h)为药效指标,评价此DPPⅣ抑制剂及其代谢产物浓度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关系,分析其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揭盲后对3个剂量组和安慰剂组共4组进行分析。安慰剂组与各剂量DPPⅣ抑制剂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和重要医学事件发生。给药7d后50 mg组空腹血糖以及100 mg组的空腹血糖、餐后3 h血糖以及OGTT后AUC0-3h均有显著降低( P<0.05)。50 mg组的OGTT后胰岛素AUC0-3h升高、100 mg组的餐后3 h胰岛素水平升高以及50 mg组餐后3 h的C肽升高、200 mg组的OGTT后C肽AUC0-3h均显著升高(P<0.05)。当药物剂量在50、100、200 mg范围递增时,药物浓度先不变后增高,而餐后GLP-1水平先显著增高后不变。结论此DPPⅣ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推荐100 mg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补血益母颗粒中阿胶及黄芪的测定方法,为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颗粒中的阿胶及黄芪,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清晰鉴别出阿胶及黄芪,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在1.01-50.10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2=O.9999)。结论薄层色谱法鉴别补血益母颗粒中阿胶及黄芪以及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补血益母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香菊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UPELCO Discovery C18(25 c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1;柱温:30℃;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45℃;氮气吹扫流速为490 kPa。采用外标二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0.5210.40μg进样量对数值与峰面积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logY=1.622 logX+4.503,r=0.999 4(n=5);低、中、高3个浓度平均回收率均>95%,RSD均<1.6%(n=3)。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靠准确,为控制香菊胶囊的质量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产瘫上干根性撕脱伤(A型Ⅳ度)42例手术技巧.方法 1980年2月-2010年2月,根据自行设计的手术方法对42例产瘫A型Ⅳ度伤进行手术治疗.解脱被撕脱神经根远端包块必须从锁骨后方团块的外后侧着手剥离,严禁从团块的内侧开始.用14 cm弯血管钳和手指把“挥鞭样”力导致的卷埋的神经根包块从锁骨后缘解脱出来,并松解中干.最后用丛内移位、丛外移位或患侧C7移位方法解决动力神经.结果 本组42例产瘫A型Ⅳ度伤术后取得75%优良率,并且无一例副损伤.结论 本文总结出产瘫A型Ⅳ度伤术中判断标准及安全探查解脱神经根远端团块的手术技巧,该手术技巧是切实可行、安全可循的手术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HPLC-ELSD法测定加味归芪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HPLC-ELSD法。色谱柱为Waters Fire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1;柱温:35℃;ELSD参数:雾化器温度40℃,漂移管温度为90℃,气体压力为35psi。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536-61.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3%,RSD为2.07%,(n=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加味归芪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可高灵敏、高选择性定量检测中药材中黄芪甲苷的新方法。方法将氨基苯硼酸共价吸附到多孔硅胶中,制备得到苯硼酸功能化的分子印迹材料。该印迹材料中的双羟基基团能与黄芪甲苷分子结构中的双羟基发生特异性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以茜素红(ARS)为光度指示剂,利用ARS与黄芪甲苷之间的双羟基竞争反应,观察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后所引起可见光区吸光度的变化,达到高灵敏定量分析黄芪甲苷的目的。结果在510 nm处,溶液吸光度响应值的变化与黄芪甲苷的浓度在1×10^-6-6.4×10^-4mol/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为0.9929,检出限为0.3×10^-6 mol/L。结论本方法结果可信,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中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及黄芪甲苷孵育的人脂肪源性干细胞(Ast-hADSC),探讨其对AKI小鼠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PKH26标记hADSC及Ast-hADSC;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组、model组、hADSC及Ast-hADSC干预组),干预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建立AKI模型,于建模后24 h尾静脉输注100 μl hADSC及Ast-hADSC悬液,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留取建模后24 h及静脉输注后1 d、3 d、7 d、14 d小鼠血清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Scr、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观察hADSC及Ast-hADSC 在小鼠肾组织的分布.结果:模型组小鼠Scr、BUN、肾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区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细胞干预组,其中Scr、BUN分别在第3天、第7天达到最高值,肾小管损伤严重;相同时间点Ast-hADSC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区域较hADSC组明显降低,至14 d可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激光共聚焦显示PKH26标记的hADSC及Ast-hADSC于14 d在小鼠肾组织有少量表达,其中少量红色荧光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呈融合状态.结论:hADSC移植可减轻AKI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经Ast孵育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ADSC对受损肾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基于双抗夹心微孔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人血清Ⅳ型胶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Ⅳ型胶原多抗进行包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Ⅳ型胶原单抗,以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调整优化各种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类反应条件后建立双抗体夹心的检测方法;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应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与进口试剂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为15.5 ng/ml,线性范围25 ~ 850 ng/ml,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8%.检测Ⅳ型胶原的临床高、中、低值血清回收率分别为98.5%、94.3%和102.6%;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5、7d的稳定性考察,线性相关系数均>0.99,标准偏差<7%;比对实验分析显示与进口试剂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Ⅳ型胶原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等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尿白蛋白组、微量尿白蛋白组及临床尿白蛋白组,每组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取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静脉血和24h尿。用ELISA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和尿MCP-1,以放射免疫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含量。结果MCP-1和CⅣ在微量尿白蛋白组及临床尿白蛋白组中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螺内酯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MCP-1、CⅣ及UAER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Ⅳ和MCP-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中起重要作用,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0.
新型抗糖尿病药物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现有抗糖尿病药物不能有效阻止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作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介绍以二肽基肽酶Ⅳ为靶标的药物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不同类型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