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7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ulti-DopX4型TCD仪对1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呈现动脉硬化性病变,总异常率86.2%;其中43例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呈现节段性血流增快狭窄型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0.01)。含有高血压的组合中,节段性血流增快狭窄型明显增多(χ2=11.57,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常见的脑血管病变,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狭窄型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绞股蓝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月份相似、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E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标准饵料92·5%+2%胆固醇+2%蛋黄+3·5%猪油)+绞股蓝5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mg/kg、高脂饵料、标准饵料。实验前和实验后6、9周耳中动脉采血检测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睾酮。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形态。结果①血脂:A、B、C组饲养后TG、TC、LDL-C、HDL-C明显升高(P<0·05~0·01),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0·01),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0·01),A组HDL-C优于C组(P<0·01);②睾酮变化:实验前和实验后6、9周A、B、C、E组组内和组间睾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形态学改变:E组血管内膜光滑,无斑块;C组大量灰白色脂样物凸出并连成片状,以主动脉近段明显;A组和B组斑块明显减少,以主动脉近段和血管分支处斑点状斑块明显。A、B、C、E组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31±5)%、(32±6)%、(60±9)%、0,A、B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E组内膜光滑,C组内膜增厚,脂质斑块弥漫,泡沫细胞积聚,斑块底部泡沫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内弹力层和中弹力板发生变性、断裂和崩解;A、B组动脉病变情况较C组明显减轻。A、B、C、E组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40±16)%、(41±15)%、(70±12)%、0,A、B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血症、绞股蓝均不影响兔食饵性As形成过程中睾酮水平,绞股蓝不是通过睾酮途径干预As。  相似文献   
83.
通心络对动脉硬化兔胸主动脉LOX-1表达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硬化兔胸主动脉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加通心络干预组,应用免疫组化测定兔胸主动脉中LOX-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测定兔胸主动脉中LOX-1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高脂组及高脂饮食加通心络干预组胸主动脉中LOX-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通心络干预组胸主动脉中LOX-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动脉硬化兔LOX-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心络能够明显抑制动脉硬化兔LOX-1蛋白及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4.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pheresis i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who lack LDL receptors and with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who are LDL receptor deficient with documented, 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are resistant to diet changes and maximum drug therapy. LDL apheresis can reduce or abolish anginal symptoms and improve coronary lesions. Several reports reveal the improvement of insufficient peripheral blood flow. By extensively removing blood LDL and changing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various vasoactive substances, LDL apheresis improves blood rheology and thereby peripheral circulation. It seems worth trying on all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tic lesions, even if they are normocholesterolemic.  相似文献   
85.
目的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及缺血性心脏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例患者经血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下肢动脉闭塞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心功能Ⅳ级”。用G-CSF5μg/kg,皮下注射×5d动员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标记法监测外周血CD 34阳性细胞数,第6天采集单个核细胞,终产物MNC为5.62×10~8/ml,总体积51 ml,配制成1×10~8/ml的细胞混悬液;在双下肢一次性按3×3 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30 ml/肢)肌肉注射;4 d后,DSA下冠脉内注射干细胞混悬液(约6 ml)。结果(1)患肢于移植后第3天疼痛、肿胀消失,皮肤颜色由暗紫红转为浅红色,且受累部位由髌骨处下降至髌骨下方8 cm。第11天复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下肢股浅、腘、足背动脉闭塞,左足背动脉闭塞及左髂外、股、腘动脉管腔部分闭塞干细胞移植术后,双足背及右小腿后侧可见散在再生小动脉。(2)冠状动脉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胸闷气喘即好转,至第5天消失,能轻微活动,能平卧休息。第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与移植前比较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心室也较前缩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OLL)患者和非动脉硬化闭塞(ASO)患者血脂代谢的差异,找出中老年AOLL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各80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其比值HDL-C/TC,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L-C水平和TC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DL-C/TC值经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脂因素中单纯TC增高可能不具有独立危险性,而HDL-C降低等血脂代谢异常因素在AOLL发病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吸烟对男性血清粘附分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研究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在2005年4~6月到某疾病控制中心体检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中随机抽取99名男性,调查其吸烟情况后根据分组标准分为:吸烟组43人,对照组56人,并分别检测其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浓度、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吸烟组血清中sICAM-1的浓度为(855±294)ng/mL,高于对照组[(661±285)ng/mL](P<0.01);吸烟组血清中T-AOC的浓度为(11.90±8.64)U/mL,低于对照组[(18.84±11.47)U/mL](P<0.01);血清中sVCAM-1的浓度及SOD的活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sICAM-1浓度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621,P<0.05)。结论吸烟对血清中粘附分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有可能是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892例患者根据其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HBsAg阳性率。结果:892例CHD患者中,HBsAg阳性者51例,占5.72%。其中CHD患者635例,HBsAg阳性者38例,占5.98%;非CHD患者257例,血HBsAg阳性者13例,占5.06%。两组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sAg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和CHD临床类型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HBV感染与CHD之间无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红景天对兔股动脉粥样斑块模型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组、红景天组。测定用药前后血脂、血清MMP-3水平;观察药物干预后组织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红景天组与辛伐他汀组的血清胆固醇和血清LDL-C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MMP-3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或P<0.01);红景天组与辛伐他汀组均能明显减少斑块内CD34、VEGF、MMP-3和胶原的阳性染色面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红景天组的斑块内胶原面积显著大于辛伐他汀组(P<0.01),而斑块内CD34阳性面积则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1)。此外,红景天组能明显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染色区域(P<0.01),但辛伐他汀组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染色区域影响不大。结论红景天能有效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降低血清LDL-C和总胆固醇,并且能减少斑块内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特殊类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中的针刺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21例和针刺药物组21例进行对照观察,单纯药物组静滴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针刺药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来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智能和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1),同时在两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药物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