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山莨菪碱减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艳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3-1895
目的探讨局部涂擦自制2%山莨菪碱霜剂减轻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局部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择118例发生过外周静脉损伤的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于第1周期化疗或第2周期化疗前5~10min,将2%安慰剂或山莨菪碱霜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静脉穿刺点血管近心端的皮肤上,长10cm左右,连续输注化疗药物的病人每隔12h同法外涂2%山莨菪碱霜剂或安慰剂1次,直至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完毕。观察病人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疼痛及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第2周期化疗时,使用2%山莨菪碱霜剂后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1周期涂擦安慰剂时(P<0.01);第2周期化疗时,使用2%山莨菪碱霜剂的病人局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1周期涂擦安慰剂时(P<0.01)。结论2%山莨菪碱霜剂能明显减轻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时所致静脉炎及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62.
周银飞 《中外医疗》2011,30(3):16-16,18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抗病毒、雾化吸入、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及肺部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山莨菪碱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影响。方法将24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常规治疗组60例、山莨菪碱治疗组61例、乌司他丁治疗组62例、联合用药治疗组65例。四组患者入院均给予止血输血输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及呼吸循环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山莨菪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10 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5 d;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12 h,连续用药5 d:联合用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和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剂量和疗程同上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四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四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能显著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  相似文献   
64.
山莨菪碱(654-2)在局部循环已阻断的小肠腔内保留30分钟,使随后复制的失血性休克过程明显减轻,同时血浆溶酶体水解酶(组织蛋白酶D)的积聚明显减少。失血性休克时血浆组织蛋白酶D主要来自肝脏和小肠,故上述结果说明654-2对小肠腔面的局部作用即可对小肠粘膜细胞起保护作用,减少溶酶体酶的释放。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稳定缺血细胞的溶酶体。  相似文献   
65.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654-2)预处置对大鼠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及肺组织中IL-6、IL-8、TNF-α及IL-10的影响,探讨654-2治疗ARDS的理论基础。方法 经舌下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大鼠ARDS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6、IL-8、TNF-α和IL-10水平。结果 ARDS组大鼠血清IL-6、TNF-α、IL-10含量和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6、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654-2预处置组血清和肺组织中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654-2预处置组血清和肺组织中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ARDS组(P<0.01或0.05),而IL-8和IL-10含量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6、IL-8、TNF-α及IL-10在大鼠油酸型ARDS炎症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654-2可能通过抑制IL-6、TNF-α过度分泌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67.
西药中药化是指用中医药理论研究西药,使之兼备中药的理论、特性和功效。临床上观察到常用的平滑肌解痉药山莨菪碱的副作用虽较阿托品轻,但仍常见口干、面红、潮热、烦躁等,因其表现类似中医的阴虚证型,故猜想山莨菪碱属于中医中药理论中的热性药,因而会产生此类副作用,且多发生于阴虚体质者。现考虑用中医寒热药性理论分析其寒热性质,并据此指导临床用药,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游离Ca2 ([Ca2 ]i)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及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流损伤模型 ,缺血 2 0min ,再灌流 2h。4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流组、治疗组 ,观察了脑组织 [Ca2 ]i和超微结构及山莨菪碱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流组脑组织 [Ca2 ]i 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而且缺血再灌流组 [Ca2 ]i 明显高于缺血组(P <0 0 1) ,随着 [Ca2 ]i 增加 ,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治疗组 [Ca2 ]i 浓度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流组明显降低 (P <0 0 1) ,同时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山莨菪碱通过阻断Ca2 内流对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山莨菪碱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56只家兔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Ani)对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及动物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Ani可降低脑组织EAA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动物24h生存率,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论Ani可抑制EAA过度释放,改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动物的生存状况,在临床脑复苏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及给予常规护肝,同时强调基础治疗及积极补充鲜血浆、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处理,有条件者常规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3次,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20 mg/d静脉滴注或分2次静脉注射,对比2组患者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4及8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凝血酶原时间(PT)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好转42例(56.0%),无效33例(44.0%),死亡30例(40.0%);治疗组好转54例(72.0%),无效21例(28.0%),死亡18例(24.0%).治疗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x2=4.17,P=0.04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x2=4.41,P=0.036).2组存活患者(治疗组57例,对照组45例)治疗后肝功能均逐渐恢复,但治疗组血清肝功能指标下降迅速.结论 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助于快速恢复肝功能、减低病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isodamine as adjuvant therapy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cases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75cases) and treated group (75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lamivudine 100 mg/d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anwhile some patients accepted 1-3 times of the treatment of Plasma Exchange. Besides the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the treated group had anisodamine (20 mg every day by intravenous drip or injection 2 times every day). The mortality rate and the changes of serum (such as TBIL,ALT,etc)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two weeks,4 weeks,8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18/7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30/75)(x2=4.41,P<0.05). The liver function of survival cases in both two groups (57 cases of treatment group,45cases of control group)was restored gradually. But the serum indicators of liver func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ore rapidly that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t 2 weeks,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P<0.01). Conclusion Anisodamine can restore the liver function and reduce mort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