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62篇
  免费   7759篇
  国内免费   5381篇
耳鼻咽喉   429篇
儿科学   1046篇
妇产科学   800篇
基础医学   7045篇
口腔科学   1138篇
临床医学   9342篇
内科学   7947篇
皮肤病学   576篇
神经病学   2359篇
特种医学   28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4467篇
综合类   26377篇
预防医学   5786篇
眼科学   779篇
药学   14730篇
  163篇
中国医学   9023篇
肿瘤学   4695篇
  2024年   1461篇
  2023年   4612篇
  2022年   3901篇
  2021年   4401篇
  2020年   3763篇
  2019年   3799篇
  2018年   2121篇
  2017年   3008篇
  2016年   3218篇
  2015年   3113篇
  2014年   4230篇
  2013年   4345篇
  2012年   5675篇
  2011年   5588篇
  2010年   4781篇
  2009年   4605篇
  2008年   4850篇
  2007年   4167篇
  2006年   3917篇
  2005年   4544篇
  2004年   3186篇
  2003年   2872篇
  2002年   2133篇
  2001年   1956篇
  2000年   1470篇
  1999年   1154篇
  1998年   1022篇
  1997年   910篇
  1996年   849篇
  1995年   760篇
  1994年   632篇
  1993年   422篇
  1992年   445篇
  1991年   414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163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和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 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 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 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体外培养, 分别以多房棘球绦虫抗原(EmAg)、 刀豆素A(ConA)刺激诱生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以脂多糖(LPS)刺激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常规ELISA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 IL-10、 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组IFN-γ、 IL-12、 TNF-α水平增加, IL-10水平降低, EmAg刺激组和ConA或LPS刺激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原液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可诱导攻击感染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增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92.
观察了抗CD4抗体(anti-CD4)在体外对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45RA ̄+和CD4,45RO ̄+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及T细胞受体调节的细胞内Ca ̄(2+)信号的影响。anti-CD4主要是通过影响T-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早期而影响CD4,45RO ̄+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anti-CD4对TCR/CD3调节的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是由于抑制了细胞内Ca ̄(2+)信号的传导,并且与CD45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ALI)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90-210 g) 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脂多糖(LPS)致ALI模型组、胆红素干预组。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以及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ALI模型组肺组织匀浆OH-、H2O2、O2·含量及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5)。②胆红素干预组肺组织匀浆OH-、H2O2、O2·及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ALI正常大鼠(均P<0.05),但少于ALI模型组(均P<0.05)。结论: ①胆红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内凋亡细胞数量。②胆红素能减少ALI大鼠肺组织OH-、H2O2、O2·水平。③ Caspase-3表达的变化有促脂多糖性肺损伤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检测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程度与胎儿期生长的关系。方法:将86例脐血标本分为IUGR(即小于胎龄儿)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IGF-I水平,免疫放射分析(IR-MA)测定IGFBP-3水平。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与AGA组相比,IUGR组脐血IGF-I和IGFBP-3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IGF-I、IGFBP-3均随胎龄及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加(P均〈0.01);IGFBP-3与IGF-I呈正相关(P〈0.01)。结论:脐血IGF-I和IGFBP-3的含量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生长发育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232例肺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和CA15—3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KCNN3基因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所致移码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95个核心家系共289名家庭成员,包含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精神分裂症采用CCMD-Ⅱ-R诊断标准。KCNN3基因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基因型检测使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DdeI消化方法。精神分裂症与KCNN3基因1137~1140缺失4个碱基的关联分析采用基于单倍型的单倍型相对风险率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 患者组与正常父母组比较,KCNN3基因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P〉0.05和χ^2=0.010,P〉0.05)。基于单倍型的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发现父母传递与不传递给患者的KCNN3基因等位基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发现KCNN3基因等位基因传递不存在连锁不平衡(χ^2=3.000,P=0.0833)。结论 本组研究对象中,KCNN3基因第1外显子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的发生率少;分析结果提示KCNN3基因第1外显子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的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提供的纯合分型细胞(HTC)和血清对上海地区56例无亲缘关系个体作HLA-A、B、C、D、DR、DQ分型并研究中国人DR-Dw关系后,发现11例Dw3阳性个体中仅5例表达命名相当的DR3特异性,另外6例Dw3阳性者却与DR7及Dw7c(Dw7+Dw17)共同表达于一条单倍型,使同一个体呈现HLA-D“三联体”这样一种未曾报导过的格局。中国人Dw3因而分成两类:一类见于传统的单倍型HLA-DR3-Dw3;另一类组成新单倍型HLA-DR7-Dw7c-Dw30。间接证据表明,后者的出现可能是中国人中一个新的HLA-DQw2分裂体同时参与Dw7c及Dw3功能表达并被HTC所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急慢性乏氧状况、乏氧与COX-2过度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兔抗人H IF-1α、GLUT1抗体和鼠抗人COX-2抗体对手术切除的46例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46例,其中ⅠA期12例,ⅠB期20例,Ⅱ期8例,ⅢA期6例。H IF-1α、GLUT1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0%(27/46)、39.11%(18/46)和67.39%(31/46)。COX-2表达与H IF-1α、GLUT1的表达相关(P<0.01)。GLUT1表达与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P<0.05)、组织学类型(P<0.01)有关,而H IF-1α、COX-2表达与年龄、性别、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NSCLC患者同时存在着急、慢性乏氧,而肿瘤转移主要与慢性乏氧有关。另外,乏氧可能参与了COX-2增强表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3(hIL-3)基因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IL-3。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IL-3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IL-3基因cDNA,通过T/A克隆法,首先构建pUCm-T/hIL-3,然后构建其真核表达型载体pcDNA3/IL-3。结果:pUCm-T/hIL-3内插入片段序列与hIL-3基因序列一致;pcDNA3/IL-3经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完成了hIL-3基因克隆和pcDNA3/IL-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00.
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实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诱导人浆液囊腺性卵巢癌SKOV3癌细胞凋亡效应,及其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即[Ca2+]i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采用场强为10kV/cm、脉宽为1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纳秒级陡脉冲电场作用于SKOV3癌细胞悬液5min。4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SKOV3癌细胞的凋亡率,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癌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以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纳秒级陡脉冲电场对SKOV3癌细胞[Ca2+]i的影响,及[Ca2+]i变化时的Ca2+来源。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2.21&#177;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177;0.44)%(P〈0.01),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均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证实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能够有效诱导SKOV3癌细胞发生凋亡;同时纳秒级陡脉冲电场可明显升高细胞[Ca2+]i(P〈0.01),而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无关(P〉0.05)。由于纳秒级陡脉冲电场的等值频率很高,容易穿透细胞膜,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钙库(内质网、线粒体),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升高,从而介导凋亡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