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231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604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9篇
  3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第四腰血管为蒂髂骨瓣转移修复腰椎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和2侧灌注碳素墨汁的成年尸体上对第四腰血管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第四腰动脉外径为3.0mm;主干长5.7cm,腹侧支动脉外径为1.4mm;长6.7cm,背侧支外径为1.4mm;长1.4cm.依据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了以第四腰血管为蒂髂骨瓣移植修复腰段椎体缺损的新术式,并对术中有关应用解剖学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及应用要点。方法 :在 2 5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的走行、分支、发出点和外径等。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1± 2 .3cm ,外径 1.2± 0 .8mm ,该支又分出 2~ 3支外径在 0 .3mm~ 0 .5mm的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份进入肌质 ,上行至肌起始处达髂骨 ;其下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9± 1.8cm ,外径 1.3± 0 .8m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具有手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骨内者仅有少数病例报告1。本文1例发生于髂骨,且较早出现膀胱及肝脏转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工人。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部疼痛2个月,于1996年11月8日入院。检查:左髋部肿胀,以髂骨翼处为著,髂嵴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无明显异常,皮温正常,无波动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轻压痛,全身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X线片(图1)显示:左髂骨翼一约8cm×6cm密度减低图1左髂骨翼一约8cm×6cm大小密度减低区区,骨质破坏明显,骨皮质膨胀,肺…  相似文献   
54.
为临床应用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在6具(1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供应缝匠肌髂骨瓣血管的人肌位置、入肌外径及其在髂骨瓣的分布进行观测.结果显示股深动脉分支、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及降支分别在距髂前上棘(10.8±1.2)cm、(¨.2±2.1)cm、(1 6.3±2.5)cm进入缝匠肌,入肌外径分别为(3.0±0.2)mm、(2.9±0.1)mm、(2.8±0.1)mm,在髂骨分布范围分别为2.0 cm×3.5 cm、2.0 cm×3.0 cm、2.0 cm×2.8 cm.缝匠肌髂骨瓣血供丰富,提示选择分离缝匠肌蒂的最佳长度为(10.8±1.2)cm.  相似文献   
55.
观测了80块髂骨髂嵴及髂嵴内,外唇下方3cm区域滋养孔的分布。结果显示86.1%的滋养孔分布于髂骨嵴及其前上外侧面,滋养孔的分布与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区相符,认为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应列为治疗股骨头颈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56.
57.
临床资料 28例(46髋)先天性髋脱位中,男6例,女2例。年龄3~7岁,平均4.5岁。其中双髋脱位18例,单侧脱位10例,闭合复位失败者为10髋,46髋均为Ⅲ0脱位。 Ⅹ线片提示髋臼指数 38~600,平均450。本组28例患者均经2~3年随访,其疗效评价采用计分法,根据临床功能评定15分,Ⅹ线摄片检查评定15分,总计26~30分为优,21~25分为良,16~20分为可,11~15分为差。本组46髋评定结果:优10髋,占21.7%;良36髋,占78.3%。治疗上全部采用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辅助…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髂骨截骨延长术及其防止植骨块回缩的方法。方法 介绍我院1982-1996年间进行26例髂骨截骨延长术,其中18例按预定宽度撑开截骨线后,在截骨端间隙基底先填充少量骨水泥,骨水泥干固后再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4年3个月,使用骨水泥的18例延长效果满意。7例术后回缩1-1.5cm,1例植骨块移位。平均延长3.5cm。结论 髂骨截骨延长术适应症如选择得当,截骨端间先填骨水泥再植骨能有效防止植骨块回缩,简单牢固实用。  相似文献   
59.
髂骨供区三种取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取骨方法对髂骨供骨区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分别采用髂前全厚、髂前半侧和髂后全厚三种方法,从供骨区切取植骨材料,术后随访观察三种取骨方法对供区的影响.结果:髂前全厚取骨伤口平均出血量160ml,伴有髋关节屈伸困难,局部畸形,股前外侧麻木和髂前上棘骨折;髂前半侧取骨出血量80ml;髂后全厚取骨出血约170ml,并伴有臀部麻木不适感.结论:三种取骨法以髂前半侧取骨方法最为简单,且并发症少 .  相似文献   
60.
中老年人外伤引起股骨颈囊内骨折颇多,作者自1995年起作带缝匠肌髂骨移植、螺纹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以防止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股骨颈囊内骨折,女14例,男11例,年龄55~63岁。伤后就诊时间除1例已3个月,其余24例均在1周左右。头下骨折23例,股骨颈中间骨折2例。2 手术方法术前作骨牵引1~2周达到复位,持续硬脊膜外麻醉下,作改良Smith-Peterson氏切口,先在靠髂前上棘端开始游离缝匠肌6cm并将股直肌近髂前下棘附近处斜形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