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4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99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737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2978篇
内科学   385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51篇
特种医学   8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342篇
综合类   4222篇
预防医学   874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398篇
  39篇
中国医学   2145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147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175篇
  2007年   1087篇
  2006年   938篇
  2005年   1020篇
  2004年   813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529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FC技术在颈前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螺纹状多孔融合器(TFC)新技术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伤病共11例。作者认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间采用TFC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椎间撑开、可恢复或保持椎间盘高度,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2.
上颈椎前路椎间盘镜手术器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2002年3月设计了一种用于上颈椎前路手术的椎间盘镜辅助器械,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浅谈颈椎前后入路同期手术的麻醉处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 女性,36岁,65kg。经CT和MRI确诊为:C4~5椎间盘突出、C5椎体骨折、颈髓损伤,拟行颈椎后路减压、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交锁钢板固定术。病人入室后生命体征正常,建立静脉通路和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后,1%地卡因咽喉表麻,2%利多卡因3ml经环甲膜注入。静注咪唑安定5mg、氟芬合剂半量,经口插入7.5mm加强钢丝导管,  相似文献   
84.
纤支镜在重度颈椎颈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强  尹庆水  邢锐 《广东医学》2004,25(2):213-213
重度颈椎颈髓疾病是骨科患者中死亡及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而引起上述患者死亡的最大因素为呼吸道并发症 ,且上述患者手术前后呼吸道管理及麻醉处理方面有其特殊性。我院ICU自1 997年引入纤支镜以来 ,共对 4 1例重度颈椎颈髓疾病患者进行了 1 81例次纤支镜操作 ,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5.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者还需进行颈椎内固定术。而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的颈椎前路、后路固定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手术方法[1] ,虽然此类手术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由于手术难度大且有一定风险 ,因此目前国内外开展较少。现将我院对 2 3例患者颈椎病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行椎管减压、经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共收治颈椎不稳患者 2 3例。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86.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及老龄化,各种交通意外.建筑事故,颈椎病越来越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伤病主要方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呼吸道护理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56例颈椎伤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进行呼吸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7.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患患者179例,观察患者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终板处理情况、钢板类型、植骨及椎体撑开情况等。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有17例患者发生钛网沉陷,沉陷的原因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钛网修剪放置不当、术中过度撑开、终板刮除过多、使用非限制性钢板、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螺钉进钉深度过浅和方向不当、钢板放置位置偏斜等。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3.5分(P〈0.01)。162例未发生钛网下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4.4分和4.7分:发生钛网下沉患者中。6例有临床症状者沉陷时和沉陷3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9分和3.8分.7例无临床表现者为3.3分和3.9分.4例有临床症状行翻修手术者翻修术后1周和3个月时JOA评分比翻修前提高3.3分和3.7分。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可发生钛网下沉,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避免使用钛网。手术时应尽可能增加钛网与终板接触面积,多保留相邻终板,选用限制性钢板,尽量选择自体骨植骨,避免椎间过度撑开等。防止术后钛网沉陷。  相似文献   
88.
颈椎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及颈椎不稳定,对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生理解剖关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无痛情况下的功能康复。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应用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长方体髂骨植骨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4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均为男性,年龄21~62岁,平均47·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20例。骨折部位:C33例,C412例,C516例,C610例,C4、C5同时骨折5例。骨折类型:垂直压缩性骨折4例,屈曲型压缩性骨折23例,过伸型压缩…  相似文献   
89.
脊髓损伤大多数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而下颈椎脊髓损伤尤其多见,损伤导致下颈椎不稳,椎管形态改变,脊髓受压,且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如治疗不当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以前采用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由于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而需术后辅以确切的外固定,且植骨面亦因此形成假关节导致骨块脱落、颈椎不稳及畸形等并发症,因此术中须加用内固定,以前即使采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