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42篇
  免费   3811篇
  国内免费   2473篇
耳鼻咽喉   214篇
儿科学   731篇
妇产科学   802篇
基础医学   3029篇
口腔科学   848篇
临床医学   21974篇
内科学   10268篇
皮肤病学   594篇
神经病学   1741篇
特种医学   3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7篇
外科学   5871篇
综合类   43552篇
预防医学   28204篇
眼科学   598篇
药学   20193篇
  194篇
中国医学   12028篇
肿瘤学   2176篇
  2024年   434篇
  2023年   1791篇
  2022年   1557篇
  2021年   1996篇
  2020年   2095篇
  2019年   2073篇
  2018年   1139篇
  2017年   2259篇
  2016年   2405篇
  2015年   3017篇
  2014年   6558篇
  2013年   7208篇
  2012年   9367篇
  2011年   10091篇
  2010年   9896篇
  2009年   9189篇
  2008年   10561篇
  2007年   9014篇
  2006年   7796篇
  2005年   8379篇
  2004年   8326篇
  2003年   8317篇
  2002年   6510篇
  2001年   5224篇
  2000年   4035篇
  1999年   3126篇
  1998年   2937篇
  1997年   2407篇
  1996年   2041篇
  1995年   1814篇
  1994年   1278篇
  1993年   944篇
  1992年   786篇
  1991年   663篇
  1990年   518篇
  1989年   523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儿童肥胖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分析及其对糖尿病发病情况的影响,为制定针对儿童肥胖症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2年5月-2018年1月期间于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进行体检的83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本组研究对象中肥胖症发生率,并调查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学校性质、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肥胖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将出现肥胖症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以及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36名儿童中,89名存在肥胖症,231名儿童体重超重,516名儿童BMI正常,肥胖症发生率为1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6.415,95%CI:2.714~12.684,P=0.027)、年龄>10岁(OR=9.328,95%CI:2.413~10.152,P=0.003)、居住地在城市(OR=6.413,95%CI:2.748~8.503,P=0.015)、早餐地点在家里(OR=6.349,95%CI:2.692~8.419,P=0.009)、周末活动时间<1 h(OR=14.928,95%CI:4.210~15.384,P<0.001)均是儿童肥胖症的危险因素;观察组FPG及2 hPB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FG、IGT及糖尿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肥胖症的发生与外界及自身多项因素有密切联系,还可能诱发糖尿病等并发症,临床中应针对诱导儿童肥胖症产生的具体因素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改善肥胖患儿生活质量,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肱骨和肩胛盂损伤的重要术式,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并发症,临床早期症状隐匿,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本文根据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以为临床预防、治疗提高参考,降低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率,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反义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单一延长应激模型大鼠皮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单一延长应激模型组(model)。建模后第7d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逆转录PCR检测两组大鼠皮质RGM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僵立行为明显增加(0.01),皮质RGMa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多(0.01)。结论单一延长刺激诱导大鼠皮质RGMa蛋白及转录水平上调,可能是引起PTSD皮质体积缩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探讨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及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从吉林长春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提取6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使用CDSS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9家,共计3 296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未使用CDSS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53家,按照1∶5的匹配原则选取16 4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就诊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管理后就诊次数、血脂异常检出率、降压达标率等指标;并对观察组基线就诊与末次就诊时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基线就诊时性别、年龄、BMI、合并症、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接受心血管病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每月每千人就诊次数[680(375,960) vs. 242(29,516)]、血脂检测异常率(57. 8%vs. 30. 0%)、高血压规范治疗率(81. 3%vs. 65. 1%)、降压达标率(69. 2%vs.55. 0%)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均P<0. 05)。观察组基线就诊时与末次就诊时比较,心血管病评估系数下降(5. 76±5. 28) vs.(4. 9±4. 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将CDSS系统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有助于促进降压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预防意识,控制与改善其他心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负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脑老化进程的影响机制。方法将雌雄各半的70只Wistar大鼠分别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D-gal脑老化模型组、应激脑老化组,每组14只且雌雄各半,其余大鼠做为攻击鼠参与负性情绪应激的诱导;采用颈后部皮下多点注射D-gal 0.1g/(kg·d)制备脑老化大鼠模型;采用不可预知性刺激,诱导应激脑老化组大鼠长期负性情绪应激;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水下寻台时间(SPL),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ELISA测定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含量;采集大鼠海马样本制备匀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型(NR2B)基因调控区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位点(CpG)甲基化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甲基化转移酶1(DNMT1)活性。结果与D-gal脑老化模型组比较,应激脑老化组大鼠的SPL明显延长,NR2B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程度及DNA DNMT1活性显著增高(P0.05),血浆CORT、ACT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情绪调节不良能够加速机体大脑老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慢性情绪应激引发机体特定基因甲基化程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60-1862
将5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港区货车司机及50例健康港区货车司机作为观察对象,以患有消化性溃疡者为观察组,以健康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析导致港区货车司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40岁、吸烟、饮酒、辛辣饮食、饮食不规律、工龄>10年、脾气易怒及Hp感染均为导致港区货车司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诸多因素均为导致港区货车司机病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临床因注意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1):140-141
目的:评价法莫替丁与阿莫西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患者均均给予法莫替丁治疗3月,并给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辅助治疗15 d;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法莫西林和胃舒平治疗3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6.67%(P<0.05)。结论:法莫替丁与抗菌药物联用对治疗消化性内科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法莫替丁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