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探讨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现代呼吸支持技术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VAP).因此,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是控制VAP流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 VAP发生的原因1.1 内源性感染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胃-肺感染途径和体位的影响易致VAP.1.2 外源性感染 接触吸入性传播、侵入性检查与呼吸机环路的污染导致VA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125例急诊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后。结果 125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36例,发生率为28.8%;年龄、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心肺脑复苏、再插管和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缩短上机时间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论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缩短上机时间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对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目标性监测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后使用机械通气>48 h患者,以2011年1-12月为干预前,2012年1-12月为干预组后,采用集束化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通过集束化干预后,床头抬高30~45度、声门下吸引、手卫生、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消毒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干预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40%,干预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68‰,经卡方检验,干预前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发生率为45.35%;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59.05%,革兰阳性菌27株占25.71%,真菌16株占15.2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时间有关。结论 ICU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严格呼吸机的相关使用指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化管理,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胃潴留、误吸、滥用抗生素、非无菌操作、患儿胎龄、呼吸机管道污染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有着很大关系。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误吸是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点。临床上,大量新生儿因为基础疾病、生理缺陷以及早产等因素进入重症监护室,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因为新生儿机体的免疫能力差,导致细菌生物容易经过开放气道进入到体内,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指的是新生儿诞生后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因为器械通气导致肺部感染,当前肠内营养支持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中得到了广大医学者的认可。本文综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肠内营养干预的关键点,希望能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62例重型脑外伤后机械通气24 h以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认为气道损伤、不合理用药和细菌易位、呼吸治疗相关器械污染、不良卧位、营养不良、基础疾病和不良心理反应是相关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后,36例单纯气管插管患者仅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6例气管切开患者有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感染率为4.8%,低于国内一般感染率水平(9%-70%)。结论在预防和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时,通过保护气道、合理用药、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体位护理、营养支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进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对危急患者的抢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是指患者进行48 h辅助通气至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部感染情况,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其中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 d内发生的肺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5 d出现的肺炎。患者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易造成呼吸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鉴于疾病的致病菌、临床诊断与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加上其病死率高,近年来国内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受到重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or,MV)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期由于免疫力低下,侵袭性操作多等特点更易发生此类疾病。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将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病例108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58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机制和护理措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38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8例患者除4例因原发病病情恶化死亡外,无1例因呼吸机相关肺炎而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且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甚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全员预防意识,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护理,特别是正确的气道管理,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管路系统管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呼吸机管路系统管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合理使用呼吸机管路的方式方法,以切断传染环节。结果7d更换呼吸机管道能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同时能使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降低。结论降低VAP的发生是一个系统综合性的工程,而加强呼吸管道系统的管理,是预防VAP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伴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不同的诱发因素为根据,采取有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营养支持不足、误吸、呼吸道护理措施不到位、自身呼吸系统功能的降低以及外源性传播感染等,然后以具体的诱因为根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饮食护理、控制胃内容物反流、吸痰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外源性传播感染护理等措施。结论采取积极的呼吸护理措施能够使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使患者的呼吸通道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几率,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100例患者,并对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插管前口腔护理方法,利用3%的双氧水进行护理,之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口腔溃疡的例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作用,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口腔溃疡发生几率,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几率,对于临床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8):989-99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措施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措施促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的执行。另选取2011年5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的执行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致死率,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措施可有效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的执行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剖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儿150例,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其进行分组:A组37例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B组113例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A组中的病患施以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深度挖掘先心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痰培养提示阳性者有36例,阳性菌株共46株,包含3株真菌、5株格兰阳性菌、38株格阴性菌.对A、B两组的插管次数、白蛋白浓度、机械通气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前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及镇痛时间等信息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临床医师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还应视其药敏试验和病原菌分布的情况,为其制定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患儿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rrjk》2017,(8)
目的: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ICU病房需用呼吸机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有6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是32.26%,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是11.29%(P0.05)。结论:在ICU呼吸机治疗患者的常规对症护理上实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预防护理能够获得明显护理效果,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描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课题。结果在151例新生儿呼吸机插管通气治疗的患儿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发病率为37.1%。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43.6%,女性为19.5%,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0046,P<0.05),轻度窒息儿高于重度窒息儿(χ2=4.0322,P<0.05)。早产儿高于足月儿(χ2=6.3884,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在肺炎、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和肺透明病中的发病率分别为56.4%、46.6%、44.4%、42.7%和42.1%。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对于进行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男性患者以及相关的原发疾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吴伟伟 《工企医刊》2014,27(1):585-586
为防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减低VAP对新生儿的伤害,通过阅读近几年相关文献报道,从AVAP致病菌及高危因素,护理措施及护理改进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以期通过加强护理,降低VAP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孙尧尧 《工企医刊》2013,26(4):305-30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49例临床患者的资料。结果经过精心护理49例中,完全好转无并发症38例,无效8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关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其发生率,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因素。方法把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未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30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共计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呼吸机的通气时间延长、患者年龄越大、患呼吸机肺炎几率越大,另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不当等都会增加患者患呼吸机肺炎的几率。结论对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实施监控和防治措施,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