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390篇
预防医学   76篇
药学   100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51.
目的 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 隐睾患儿 86 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 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性激素水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38.84±3.50)min、术中出血量(22.97 ±4.1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52±0.64)d、术后住院时间(3.73±0.50)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8.36±5.28)min、(37.57 ±6.63)ml、(4.74±1.19)d、(5.86±1.50)d(P<0.05)。两组的睾酮、雌二醇、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水平相比,均无显 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26%)(P<0.05)。结论 小儿隐睾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 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腹腔镜治疗的腹腔型隐睾患儿47例,脐上横切口,先行腹腔镜探查,根据睾丸发育情况处理:睾丸发育良好者游离精索及输精管周围筋膜,分离皮肤与肉膜,将睾丸牵引至囊袋内,睾丸萎缩者行切除术,睾丸未发育者直接结束手术。回顾性收集分析38例常规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47例患儿中,彩超未定位的隐睾7例全部经腹腔镜准确定位,达到100%。与常规手术治疗组比较,腹腔镜治疗组患儿的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增高(P〈0.05),但是腹腔镜治疗组发烧、阴囊肿胀、切口感染减少,术后抗菌药应用减少(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效果更好,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MSCT征象,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生长方式,肿块长轴方向、增强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显示、强化模式及程度。结果6例均为单发腹内肿块,左侧2例,右侧4例。1例位于腹膜后,5例位于腹腔内。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均呈轻、中度强化,并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6例均行CTA检查,其中1例位于后腹膜,CTA见髂外动脉分支供血;5例位于腹腔内,CTA均显示睾丸动脉供血、睾丸回流静脉增粗。1例双侧睾丸缺如;5例单侧睾丸缺如。结论腹内型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当CTA显示供血睾丸动脉和增粗引流静脉,结合隐睾病史,可明显提高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放鞘状突(PPV)环扎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治疗42例小儿隐睾的病例资料,统计PPV和对侧开放鞘状突(CCPV)发生率并予以关闭。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日数等。结果患儿年龄中位数3岁(1-14岁),术前诊断左侧23例(54.8%),右侧12例(28.6%),双侧7例(16.6%)。术中探查PPV发生率73.8%(31/42),CPPV发生率35.7%(15/42)。术前诊断为单侧隐睾的病例既往有手术史占5.7%(2/35)。腹腔镜下行PPV/CPPV环扎,或缩小患侧内环开口。腹股沟不可触及隐睾超声术前诊断与术中探查结果符合比率64%(29/45),CT诊断符合比率69.2%(9/13)。手术时间(109.9±51.4)min。住院时间(6.3±3.6)d。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半,中位数时间3年,超声复查无睾丸萎缩、异时疝,无切口疝、肠粘连等。结论腹腔镜下PPV环扎技术应用于小儿隐睾手术,能最大限度保留腹股沟管壁完整性,手术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对42例(49侧)隐睾患儿采取经脐单部位切口腹腔镜技术治疗隐睾,完成手术操作。结果 42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0.2min;住院时间4~5d,平均4.5d。无中转开腹及改变手术方式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6个月,其中2例单侧睾丸萎缩;没有回缩及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安全有效技术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隐睾与对侧已降睾丸癌变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 Data、CNKI和CBM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80年至今,收集所有单侧隐睾与对侧睾丸癌相关性的队列研究及病历对照研究的文献,由3名质量控制员按照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测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5.2版软件进行数据的Meta分析处理。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 630篇,符合要求12篇,排除7篇,其中符合要求的5篇纳入此Meta分析。结果共涉及5个病例对照研究,男性隐睾症111例,86例(77%)为同侧和25例(23%)为对侧。合并的相对危险度在同侧和对侧睾丸癌中分别为[SMD=3.04,95%CI(1.88,4.91),P0.01]和[SMD=0.80,95%CI(0.49,1.30),P=0.36]。结论:单侧隐睾导致睾丸癌的风险在双侧睾丸中均会增加,但同侧风险高于对侧。因为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有待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队列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对腹腔内睾丸的治疗。方法经腹直肌外侧缘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经腹切口治疗腹腔内隐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腹腔内隐睾建议行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  相似文献   
59.
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发病率在早产儿中为30%。对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以往多依靠体格检查、B超、CT造影、激素测定等检查,均有较大的误差。传统采用腹股沟探查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较久。而在腹腔镜下检查,其准确率达95%,而且可以确定睾丸在腹腔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走行确定有无睾丸和管状睾丸。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对腹腔内睾丸的治疗.方法 经腹直肌外侧缘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经腹切口治疗腹腔内隐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腹腔内隐睾建议行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