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04篇
  免费   4254篇
  国内免费   1932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284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1032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8885篇
内科学   4994篇
皮肤病学   372篇
神经病学   1073篇
特种医学   1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08篇
综合类   24226篇
预防医学   3702篇
眼科学   170篇
药学   25344篇
  114篇
中国医学   22171篇
肿瘤学   1015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968篇
  2022年   953篇
  2021年   1516篇
  2020年   1477篇
  2019年   2056篇
  2018年   1164篇
  2017年   2215篇
  2016年   2264篇
  2015年   2722篇
  2014年   4750篇
  2013年   4699篇
  2012年   5895篇
  2011年   6347篇
  2010年   5811篇
  2009年   5579篇
  2008年   5721篇
  2007年   5148篇
  2006年   5092篇
  2005年   5065篇
  2004年   4477篇
  2003年   4344篇
  2002年   3410篇
  2001年   3102篇
  2000年   2413篇
  1999年   1832篇
  1998年   1471篇
  1997年   1169篇
  1996年   1083篇
  1995年   866篇
  1994年   549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337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64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部感染中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81例收治的AECOPD并肺部感染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支持治疗,观察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FVC、FEV1、FEV1/FVC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治疗能够改善肺功能,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增强疗效,且并不会增加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PubMed、Springer、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纳入以唑来膦酸注射液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提取,若有分歧,则由第三方协助并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有效性、骨密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受试者共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血液指标[包括血钙、血磷、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血清骨钙素蛋白(BG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部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值(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发现明确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且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DO有一定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分析才能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23.
王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218-2221
目的 探究预防性静滴钾离子、镁离子对急性心梗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性心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76.9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PT以及Plt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5.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静滴钾离子与镁离子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其血流变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在常规止血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24 h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统计产妇病死率和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未出现产后出血病死者;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可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在脑梗死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手段,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丹红注射液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方法,最后根据相关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上,观察组为95.0%,而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对其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临床给予行妇科肿瘤术治疗者丹红注射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有效性。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行妇科肿瘤术治疗的73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入院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弹力袜+低分子肝素钙),以2017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不同预防措施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下肢疼痛、肿胀、血栓形成),对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因子[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程度(轻、中、重度),组间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出血发生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对术前、术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观察手术前后指标差异。结果 :入院时、术后1 d两组D-二聚体、APTT、FIB、PT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凝血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11.1%(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为2.7%、2.7%,对照组为5.6%、8.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重度血栓患者,但观察组轻中度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2.7%,与观察组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下肢周径短(P0.05)。结论 :临床行妇科肿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给予丹红注射液,术后患者血流速度减慢较弱,能有效改善机体高凝状态,减轻血栓程度,减少DVT发生,用药安全性高,不易造成出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治疗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和50%硫酸镁湿敷治疗新生儿外渗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e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总计841例患儿,包括复方丹参湿敷治疗组422例,对照组4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可缩短新生儿外渗的肿痛时间[SMD=-2.48,95%CI (-3.25,-1.71)]、加快显效时间[SMD=-4.05,95%CI(-5.38,-2.73)]、促进肿痛消失[SMD=-3.99,95%CI(-5.48,-2.50)]、提高治疗有效率[OR=12.33;95%CI(6.34,27.57)]、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3,95%CI(0.06,0.2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外渗可提高临床疗效,由于所纳入文献质量与数量限制,有必要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0.
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总结出的方剂。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中成药包括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用现代制药方法制作的有片剂、注射剂、胶囊、口服液等[1]。中成药作用温和、疗效确切,近年应用日益广泛[2]。但中成药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