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高川    郭顺星  陈娟  张丽春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6):414-418
 目的 研究干旱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的植物与未接菌植物的蛋白质组差异,探索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能力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未接菌植物作对照,采用双向电泳法首次从真菌、植物和环境3因素上研究在干旱逆境中接种丝核菌属的台湾金线莲与未接菌对照的蛋白质组差异。结果 差异表达蛋白中涉及光合作用的有8个,其中7个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相关,并且植物启动了干旱条件下的C4途径以充分利用CO2;涉及糖、脂代谢的有5个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有3个,抗性相关蛋白2个。结论 干旱条件下接菌台湾金线莲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尤其是C4途径加强,增加了在气孔关闭情况下固定和利用CO2的能力,糖、脂代谢和蛋白合成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均强于未接菌对照;丝核菌属菌株能够帮助台湾金线莲增加抵御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
郭文娟  郭顺星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1):1773-1775
目的 探讨内生真菌Epulorhiza sp.中抗HIV活性成分。方法 应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获得内生真菌菌丝体,再用溶剂提取,各种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内生真菌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内生真菌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吡咯骈(1,2a)-3,6-二酮六氢吡嗪(1)、(3R,8aR)-hexahydro-3-(2-methylpropyl)-pyrrolo (1, 2a)-pyrazine-1, 4-dione (2)、核黄素(3)、3-羧基吲哚(4)、2-羟基-4-氧-3,4,5,6-四氢嘧啶(5)、腺苷(6)、胸腺嘧啶(7)、尿嘧啶核苷(8)、鸟嘌呤核苷(9)、4,4-二甲基-1,7-庚二酸(10)、α-棕榈精(11)。结论 所有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得,其中3-羧基吲哚据文献报道有抗HIV活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水分、灰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了常压烘干法、灰化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水分、灰分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来源金线莲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别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为进一步规范组培种植金线莲、正确制定其质量标准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福建金线莲茎尖与茎段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福建金线莲的茎尖与茎段为材料,采用SPSS正交设计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茎尖的叶片数、茎节数、侧枝数、株高,茎段的侧枝数、茎节数等的影响,并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结论:首次报道了NAA对福建金线莲的促生长作用在低浓度(<1 mg·L-1)和高浓度(>1 mg·L-1)时各不相同。MS+NAA 0.5 mg·L-1+6-BA 1 mg·L-1最适宜福建金线莲茎尖的生长;MS+NAA 1 mg·L-1+6-BA 2 mg·L-1最适宜茎尖与茎段芽分化及侧枝形成。NAA与6-BA的不同浓度水平组合,对福建金线莲茎尖与茎段生长及分化的影响不同,两激素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5.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金线莲快繁体系.方法 以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了茎段不同部位、培养基、激素、有机物和活性炭对不定芽增殖、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并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 外植体以不含顶芽和长根的中间段茎节为好;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或B5)+BA3.0 mg/L +NAA0.5~1.0 mg/L,两个月增殖倍数达5.0以上;壮苗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3.0 mg/L+6-BA 0.5 mg/L+香蕉提取物20%(或椰子汁20%);试管苗移栽适宜的基质为菜园土1份+2~3 mm粗砂2份(或1份)+木屑1份(或2份),3个月成活率均达100%,且生长良好.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能实现金线莲幼苗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86.
目的:有效提取金线莲RNA,为研究内生真菌促进其生长机制奠定基础。方法:CTAB法制备RNA,1%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仪照相。结果:提取的RNAA260/A230为2.054,A260/A280为1.818,产量达154.35μg/g。电泳条带清晰,RNA完整性好。结论:用该方法能高质高量地制定富含多糖和酚类化合物的药用植物RNA。  相似文献   
87.
金线莲一促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粘帚霉属(Gliocladium)的一种真菌(简称F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MS,FAB和NMR等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得6种成分,确定它们为:棕榈酸(Ⅰ);5,5′一双取代氧甲基呋喃醛(Ⅱ);麦角甾醇(Ⅲ);6,22-二烯-5,8-过氧麦角甾-3-醇(Ⅳ);棕榈酸甘油酯(Ⅴ);D-甘露醇(Ⅵ)?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粘帚霉属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金线莲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挖掘整理,提出产业化发展思路,以期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沈廷明  刘知远  吴仲玉  陈珏 《中草药》2016,47(8):1405-1408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金线莲中铜(Cu)、砷(As)、镉(Cd)、汞(Hg)、铅(Pb)5种重金属元素。方法样品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 Cu、As、Cd、Hg、Pb标液工作曲线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Cu的平均回收率104.3%,RSD为4.0%,As的平均回收率102.2%,RSD为4.3%,Cd的平均回收率100.5%,RSD为0.4%,Hg的平均回收率101.0%,RSD为3.6%,Pb的平均回收率101.1%,RSD为1.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快速,可用于同时测定金线莲中Cu、As、Cd、Hg、Pb 5种重金属的元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金线莲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方法以金线莲种子在培养基上萌发获得原球茎、不定芽,通过正交试验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先行筛选,然后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试验,以愈伤组织分化率为响应值,对6-BA、NAA、芋泥3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关键因子为外植体类型,不定芽类型最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达到27.64%,筛选出的最优培养基为1/2MS+6-BA3.0mg/L+NAA0.5mg/L+芋泥200g/L,在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愈伤组织月增殖系数达50倍。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1.0mg/L+NAA0.46mg/L+芋泥200g/L,预测分化率为为83.16%,验证值为81.4%。生根壮苗培养1/2MS+NAA0.5 mg/L+80g/L香蕉+7g/L芋泥。结论因此利用响应面方法可有效优化金线莲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条件,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