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465篇
基础医学   89篇
临床医学   58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1876篇
预防医学   227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2篇
  2篇
中国医学   24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生殖健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尔生  杨娟 《生殖与避孕》1996,16(6):403-407
论生殖健康高尔生,杨娟(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32)1994年9月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对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政策理事会为生殖健康所下的定义进行一定修改后,生殖健康概念在《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中正式引入。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  相似文献   
52.
庚酸睾酮男性抗生育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2名健康男性,自愿接受每周1次200mg庚酸睾酮(TE)肌肉注射的避孕方法研究。4人非医学原因中断试验,其余受试者先后实现无精子,自第1次注射TE到全部达到无精子的平均时间为108(58~232)天,在此后的连续12个月共592个妇女月避孕效果观察中,有1例怀孕,临床避孕率为98%(Pearl指数为2.02/100妇女年)。停药后,平均188(135~254)天全部受试者的精子密度恢复到用药前水平或高于20×10~6/ml。在用药期间,除预料的血清睾酮升高、促性腺激素(FSH、LH)受抑制、睾丸体积缩小、体重和血红蛋白轻度增加以及2例出现轻度痤疮外,其余检查,包括血脂代谢、肝肾功能、前列腺大小、血压和性功能等均无显著性改变。结果表明,由TE抑制生精作用的男性激素避孕方法具有效果好,可逆和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3.
4439例妇女应用国产CLa长效埋植剂避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皮下植入一组含有孕激素的硅橡胶埋植剂做为女用长效避孕方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现行最有效的避孕措施,是一种安全、可靠、长效、可复的节育方法。本所利用国产原材料研制了CLa长效避孕埋植剂,在临床前药效、毒理及体外释放量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临床试验,本文总结了从1986年5月至1992年6  相似文献   
54.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宫内节育器(IUD)是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工具,其发展与完善大大提高了育龄妇女对IUD的接受性,拓宽了IUD应用范围。而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LNG)的宫内节育器(LNG-IUD),近年来称之为LNG宫内缓释系统,即LNG-IUS(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ystem),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性能优良的宫内抗生育系统,具有IUD使用的长效性及口服避孕药的高效性,又减少IUD的副作用,同时还具有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及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5.
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内节育器 (IU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逆性节育措施。它具有安全、有效 ,简便的特点 ,但是它的并发症则不可忽视。主要并发症有 :( 1)出血、疼痛。 ( 2 )子宫穿孔。 ( 3 )感染。 ( 4 )IUD嵌顿、异位。 ( 5 )带器妊娠、IUD脱落等。放置IUD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且出现并发症 ,应予以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56.
影响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男性参与"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男人的性生理及性别角色 (即丈夫、父亲与各级领导 ) ,从个人对性活动、生育和避孕的决定 ,到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CIPD (1994 )和CIPD + 5 (1999)对男性在生殖健康中的角色和责任作了明确的阐述 :“努力促使男性积极参与负责的生育、性和生殖行为 :促进男子对自己在尊重妇女权利方面的角色与责任的理解 ;关爱妇女的健康 ,支持自己的伴侣利用性与生殖健康服务 ;预防非意愿妊娠及性传播病 ;分担家务和扶养子女的责任 ;消除有害行为 ,保护女孩和妇女免于强迫和暴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和人口与社会经…  相似文献   
57.
宫内节育器 (IUD)是放置在宫腔内的避孕装置 ,是我国育龄妇女最常用的避孕方法 ,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取出后不影响生育等优点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败率 ,如移位、脱落、带器妊娠等。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 ,借此可以判断节育器有无移位、变形、嵌顿、脱落及带器妊娠等 ,准确性优于常规X线检查。临床资料 节育器种类较多 ,目前常用的是金属性或含金属成分的节育环 ,以金属圆环、V形环、T形环多见。由于宫内节育器的形状、材料不同 ,其声像图表现各异。不锈钢金属圆环超声纵切显示宫腔内两个分离的强回声 ,其后方伴…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紧急避孕的三种方法(米非司酮、毓婷和含铜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可接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接收符合标准、要求避孕,并愿意参加本课题研究的268例育龄女性。紧急避孕的方法由妇女知情选择,米非司酮组(90例)采用低剂量(25mg)米非司酮单次口服;毓婷组(91例)首次口服毓婷1片(0.75mg),间隔12h后再服1片;含铜宫内节育器(IUD)组(87例),宫内放置Tcu380A--IUD。结果三种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为86.3%、90.0%和100%,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仅米非司酮组经期延长显著多于其他两组。米非司酮为处方药,同时发生经期延长的比例高于非处方药的毓婷,因此可接受性不如后者。而对于已经生育妇女,含铜IUD是最有效且可接受性强的紧急避孕方法,但可致盆腔感染则不适用。结论三种避孕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紧急避孕方式。  相似文献   
59.
伍海鹰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37-437,497
目的:比较曼月乐避孕系统与含铜宫内节育器新体380的避孕效果及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300例人流术后妇女分成2组,分别放置曼月乐组和新体380,随访12个月,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曼月乐组闭经率30%,出血率2.22%,因症取出率2.22%,带器妊娠率和过敏率均为0;新体380组出血率7.50%,带器妊娠率和过敏率均为0.83%,因症取出率8.33%,闭经率为0。两组随访期内无脱落,曼月乐组出血率及因症取出率低于新体380组(P〈0.05)。结论:两种宫内节育器均有较好的避孕效果,曼月乐优于新体380,且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0.
多价精子抗原表位肽的设计与免疫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开发可供两性使用的多价合成嵌合肽疫苗。方法 选择小鼠精子/睾丸特异性抗原SP17、Cyritestin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与牛核糖核酸酶非限制性T细胞表位作为骨架,按一定连接方式设计、合成新抗原35肽,并与弗氏佐剂混悬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结果 在430A固相自动肽合成仪上成功地合成35肽,并经HPLC纯化、质谱鉴定证实其纯度达95%以上;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最高达1:6000,阴道粘膜冲洗液中特异性IgA抗体滴度最高达1:300;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达50%左右,淋巴细胞分泌的INF-γ和IL-4分别为60、108μg/ml;实验组BALB/c雌鼠妊娠率平均降至60%,每胎产仔数平均降低58%-71%。结论 含有两种特异性精子抗原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的新抗原可激发小鼠产生较理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并使小鼠受孕率下降,为研制适宜于两性的多价抗生育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