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70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本实验结果表明,二硝基氯苯(DNCB)能致敏正常小鼠产生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而化疗,荷瘤小鼠皮肤DTH受到明显抑制(P<0.001);当DNCB致敏的正常,化疗,荷瘤小鼠同时口服与腹注猪脾转移因子(PS-TF)一定剂量后,对正常小鼠皮肤DHT无明显影响(P>0.05);对化疗,荷瘤小鼠皮肤DTH有明显增强作用(<0.05-0.001)。表明,PS-TF对化疗和肿瘤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  相似文献   
12.
Ⅰ型变态反应生物学治疗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近期也有了长足进展。现主要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治疗两大方面就其发展进行总结、归纳,对Ⅰ型变态反应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芝多糖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云芝多糖(CVP,ip)对小鼠有关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正常,荷瘤和~(60)Co-γ线辐射损伤小鼠中同步进行。SOD活力测定采用肾上腺素自氧化法。结果:CVP既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正常小鼠和正常迟发型超敏感性(DH)小鼠淋巴细胞,脾及胸腺中SOD的活力,又能明显恢复或防止肿瘤或辐射对小鼠DH和淋巴细胞,脾及胸腺中SOD的抑制效应。CVP对肿瘤生长和肿瘤组织中SOD活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CVP对小鼠SOD活性有促进作用,CVP的抗肿瘤和免疫恢复作用与其对SOD的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BALB/c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BALB/c小鼠的某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源、CHO和酵母HBsAg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MNC),测定MNC对刀豆蛋白(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性;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致敏原,测定不同HBsAg免疫小鼠后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发生程度.结果不同来源HBsAg对ConA或LPS刺激的反应指数(SI)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曲线,一般于免疫20?d和25?d时显著升高,其中血源HBsAg较高,酵母较低.H.M.-HBsAg在免疫5?d时即显出较高的SI值.CHO-HBsAg对SRBC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不同来源HBsA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CHO细胞来源的HBsAg对TH1细胞介导的DTH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和脾细胞介导羊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等观察了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兔疫功能的作用。结果:驱虫斑鸠菊在体内外均可以明显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LPS刺激的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1);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正常小鼠脾抗体细胞生成反应以及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上述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驱虫斑鸠菊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清超敏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并探讨PCI治疗后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与早期心脏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治疗的91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时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4周。所有患者于PCI前1d、术后第2d、术后4周分别测定hs-CRP、ET、Fg、血脂,并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hs-CRP、ET、Fg,在PCI术后第2d即明显升高,4周后炎性因子均低于术后2d(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31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明显降低LDL-C,可减少早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I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喘可治注射液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Ⅳ型变态反应)的效果。 方法: 将小鼠按给药不同分为喘可治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地塞米松(DEX)组,苯海拉明及生理盐水组,利用2,4-二硝基氟苯诱发的小鼠左耳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各组于第0 d、1 d致敏前2 h,第2 d和第5 d诱发前2 h及诱发后6 h腹腔注射给药,通过测量左耳厚度差、左耳重量差,体重差及观察左耳病理改变,比较不同剂量喘可治注射液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 结果: 喘可治注射液高、中、低剂量和DEX组小鼠左耳厚度及重量的增加,浸润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DEX组小鼠左耳红肿的程度虽稍低于喘可治组,但小鼠体重差与其它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苯海拉明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程度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 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对家兔肝脏有无直接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饲料喂养,实验Ⅰ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4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实验Ⅱ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08 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动态观察以上3个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3个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实验Ⅰ组或实验Ⅱ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血清内ALT和AST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Ⅰ、Ⅱ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的损伤和病理改变,且实验Ⅱ组的损伤和变化大于实验Ⅰ组,而对照组的肝脏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组织胺对家兔肝脏确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且随着投予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肝脏的损伤和病理变化也越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肝脏病理变化及损伤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EAEEP)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EAEEP对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迟发性超敏反应(DTH)、ComA刺激的淋巴细胞平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EAEEP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EAEEP大剂量组降至30.87%),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鼠可显著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使免疫抑制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由34.87%升至40.80%)。结论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