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移植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限制因素. 移植后恶性肿瘤的病因众多,免疫抑制药为原因之一. 神经钙蛋白阻滞药(CNIs)会增加移植后恶性肿瘤的风险,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药(mTORi)表现出抗肿瘤活性. 西罗莫司已被证实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及抗肿瘤双重功效的药物. 临床研究证明,肾移植患者使用mTORi与CNIs相比,新发恶性肿瘤率较低. 新的西罗莫司类似物,如temsirolimus,正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进行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估算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收集56例肾移植患者口服西罗莫司的182份全血浓度数据,采用遗传算法配合动量法优化网络参数,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验证测试结果。结果:人工神经网络平均预测误差(MPE)与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31±1.14)、(0.89±0.77)ng·mL-1,32例/次(88.9%)血药浓度数据绝对预测误差≤2.0ng·mL-1。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准确性及精密度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预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指导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中国肾移植患者西罗莫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实施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47名肾移植术后采用西罗莫司+泼尼松+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或霉酚酸酯(MMF)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47名患者服药后的101个西罗莫司稳态血药浓度及相应的试验室检查数据,运用Winnonmix药动学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体重、年龄、性别、给药剂量、合并用药、肌酐清除率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最终模型的验证采用Jackknife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西罗莫司符合无滞后时间的一级消除动力学一室模型。固定效应结果量子,合用MMF和体重可影响药物清除率。最终模型公式为:CL/F(L·h-1)=11.01×0.14MMF+0.089×W。CL/F和Vd/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是11.01L·h-1和3616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62.82%和85.07%。观测值和预测值间的残差(SD)和相关系数(r)分别是1.0ng·mL-1和0.94。结论:所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能较好地估算服用西罗莫司的肾移植患者的个体及群体药动学参数,对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早晚各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和0.05%卤米松乳膏,每月观察1次疗效和副反应,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6.67%,对照组有效率53.3%,χ2=0.067,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副反应10%,对照组副反应33.3%,χ2=4.8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用0.1%吡美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5.
目的使用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制备西罗莫司缓释微球,为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正交实验法优化,测得载药量、包封率等指标,结合光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得出最佳制备条件后,模拟眼内前房环境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微球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微球成球率高,形态圆整,表面光滑,载药量为(37.34±1.25)%,包封率为(99.63±0.93)%,能够在体外稳定缓释,500 h累积释药率为71%。结论西罗莫司缓释微球表征良好,载药量、包封率较高,有望发挥稳定释药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测定西罗莫司滴眼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甲醇-水(7.5∶62.5∶30,v/v/v)为流动相,柱温50℃,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2 ml/min。结果在20~80μg/ml浓度范围内,西罗莫司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3%,精密度高,耐用性好,样品溶液可以在室温环境下24 h内稳定。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西罗莫司滴眼液的含量。  相似文献   
77.
刘威 《中国药物警戒》2012,9(6):363-366
目的 对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和其他冠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如pubmed、OVID medline、sciencedirect、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近5年发表的关于SES与裸金属支架及其他药物洗脱支架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率和靶病变重建率等终点的对比性研究.结果 SES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术后MACE明显下降,靶血管重建率和靶病变重建率也显著下降.SES与其他药物洗脱支架相比,临床安全性与紫杉醇洗脱支架(PES)相当,在某些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或冠脉分叉病变)可能优于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SES同样优于BES,安全性与PES相当.C反应蛋白对于SES术后发生MACE可能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SES与裸金属支架相比,安全性明显提高,与PES相当.  相似文献   
78.
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方法 采用研究者总体评估(IGA)、瘙痒程度(SP)评分及参照由温度敏感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建立的痛痒觉基本规则和分子底物方法,评估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前、后成年女性患者面部皮炎临床体征、SP及皮肤感觉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第4天和第11天的IGA评分,治疗后第1天、第4天和第11天的SP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52例患者中.有28例(53.8%)在用药数分钟后出现辣椒素样效应,12例(23.1%)出现樟脑样效应,12例(23.1%)未出现辣椒素样效应或樟脑样效应.结论 外用吡美莫司可迅速缓解成年女性面部皮炎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是通过激活皮肤感觉神经上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类受体1诱导辣椒素样效应或樟脑样效应来达到快速抗瘙痒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西罗莫司(SRL)替换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肾移植术后转换为SRL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包括慢性移植物肾病(CAN)39例、有肿瘤病史4例。随访6个月后分析该方案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内,人、肾存活率均为100%。转换后肾功能好转44.4%,肾功能稳定30.2%,肾功能继续减退25.4%。转换后主要的副作用是蛋白尿、高脂血症、贫血。结论:肾移植术后转换应用以SRL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部分慢性移植物肾病和合并肿瘤病史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0.
Background It is unclear whether edge segments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paclitaxel eluting stent (PES) and sirolimus eluting stent (SES)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vascular edg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single de novo coronary lesion treated with SES and PE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ifty-five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single de novo le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PES and SES groups. Serial volumetric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images were taken immediately after stenting and at an eight-month follow-up. Five-mm edge segments proximal and distal to the st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proximal-edge segment, the vessel area decreased and the plaque are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ES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SES group. A significant net loss of lumen area was found in the PES group (from (11.10±3.12) mm^2 at baseline to (9.92±3.59) mm^2 at the follow-up, P 〈0.001). At the distal-edge segment, the net loss of lumen area in the PES group (from (7.71±2.81) mm^2 at baseline to (6.66±2.29) mm^2 at the follow-up, P 〈0.001) was attribut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laque area. Proximal-edge stenosis was commonly seen in the PES group (20.0%) as compared with the SES group (5.0%, P=0.001). This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PES group (P=0.03). Subsegmentally, the smallest A lumen area was located at 2 mm proximally in both groups, at 0 mm distally in the PES group, and at 1 mm distally in the SES group. Conclusions The two groups demonstrated negative remodeling of edge segments. PES was less effective than SES in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plaque within the first 1-mm length proximal to the s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