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03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5篇
  6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冷红 《校园心理》2021,(2):167-168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是因果相联的,而思想、信念和思维方式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操作中比较注重人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容易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1]。另外,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完全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4.
35.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74-1675
目的:研究儿童焦虑症应用家庭认知行为疗法(FCBT)配合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本院2011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85例儿童焦虑症患儿。患儿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5例患儿分为FCBT组和FCBT+中医药组两个组别。FCBT组应用家庭认知行为疗法;FCBT+中医药组应用家庭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躯体焦虑程度、精神焦虑程度、总焦虑程度的差异。结果:(1)FCBT+中医药组相比于FCBT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躯体焦虑程度、精神焦虑程度、总焦虑程度相似,P0.05;治疗后FCBT+中医药组相比于FCBT组躯体焦虑程度、精神焦虑程度、总焦虑程度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儿童焦虑症应用家庭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药治疗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儿童身心焦虑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未实施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纳入40例采用常规干预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实施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纳入40例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来源于住院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水平以及心理状况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以及FEV1/FVC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具有较好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7.
38.
周淑新  梁剑虹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571-1573
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物和情绪混合性障碍,以秋冬季发作、春夏季缓解为特征.每年约有5%的美国人患SAD,症状持续时间占全年的40%.虽然该病病情受季节限制,但相关的抑郁症状却给患者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秋冬季前实施治疗可起到预防作用.日光灯疗法耐受性良好,治疗后1~2周大多数患者病情会有所改善;为避免复发,日光灯疗法应持续至冬末,直至春季或夏季.抗抑郁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CBT)也是合理的治疗方法,已证实与日光灯疗法同样有效(见表1).鉴于治疗方法在有效性方面区别不大,可根据患者意愿制定一线管理方案[1].SAD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物和情绪组合性障碍,以秋冬季发作、春夏季缓解为特征,可发生于其他季节[1].  相似文献   
39.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证候群,行为疗法是基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以用其所处状况进行教育,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尿失禁目的所形成的一系列治疗措施,其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动机和依从性.因此必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以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
程族桁  王奕冉  李功平 《重庆医学》2015,(27):3874-3876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2014年6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大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0.6%[1]。大学生一直是互联网的较大用户群,也是网络成瘾的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往往出现偏离网络道德规范的网络偏差行为[2-3]。已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呈高度正相关,网络成瘾越严重,网络偏差行为越多[4]。因此,探讨如何矫正网络成瘾和减少网络偏差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