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02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5篇
  6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疼痛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 ,临床上控制疼痛的方法大体有四种 :手术、药物、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其中 ,心理学方法对前三种方法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心理治疗虽然不是治本措施 ,但可以减轻和缓解疼痛症状 ,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减轻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提高慢性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为晚期病人提供心理慰藉 ,因此也十分重要。一般说来 ,治疗疼痛的常用心理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放松训练是一种类似气功的自我控制疗法。在利用放松训练对病人进行治疗时 ,病人通常取仰卧位 ,全身极度放松 ,用意念来感受手部的发热感和因全身肌肉松弛而…  相似文献   
102.
背景人际心理疗法(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是治疗贪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BED)的有效方法。就患有贪食症的肥胖病人而言,减轻体重行为治疗(behavioral weight loss treatment,BWL)和认知行为指导自助疗法(guided self-help based o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gsh)两种方法只能短期减少贪食行为。目的在2年的跟踪期间,检测贪食症病人是否需采用优于BWL疗法的特异性疗法,对有高负性影响的病人IPT疗法是否比BWL或CBTgsh疗法更有效。设计随机动态对照效应试验。参试者:选择男性和女性体质指数为27~45kg/m2并符合DSM-IV中BED的诊断标准,共205例作为参试者。干预6个月中,实施IPT或BWL20个课程;CBTgsh10个课程。结果测量采用进食障碍量表做贪食评估。结果经2年跟踪,与BWL比较,IPT和CBTgsh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贪食(P<0.05;优势比:BWL vs.CBTgsh,2.3;BWL vs.IPT,2.6;CBTgshvs.IPT...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现在约有高血压患者1亿6千万,高血压病已经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健康问题。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WHO在2003年的报告中也指出了用药依从性在高血压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4.
尿失禁患者行为疗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对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尿失禁患者,其中急迫性尿失禁25例,压力性尿失禁21例,混合性尿失禁10例,进行行为训练,包括盆底肌锻炼、膀胱功能训练及行为习惯养成训练。观察行为训练后6周及16周,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治疗6周后,治愈2例,显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治疗16周后,治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结论 行为训练治疗尿失禁效果满意,方法简单,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代币强化行为疗法对精神病人康复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法对精神病人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把150例精神病康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病人的良性行为采用“代币法”进行阳性强化训练和行为塑造,与对照组作比较.以精神病人护士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作为测评工具来评价强化的效果.结果: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法对战少病人的病态体验、克服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改善和强化病人环境的协调接触,恢复和重建人际交往有良好的作用.结论:代币强化行为治疗法能塑造病人良性行为,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在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进行行为疗法和运动训练的作用。方法 冠心病患14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康复组进行行为疗法和运动训练。结果 康复组的心绞痛控制显效率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心身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心身状态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SCL-90的9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重视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疗法的指导,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身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自闭症患儿的系统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选择2004-09/2005-03上海市华泾地段医院门诊收治的1名7岁自闭症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主要按照行为分析训练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注意力、模仿能力、接受型语言能力、表达型语言能力及认知能力的训练。1次/d,每周训练5d,3个月为1个疗程。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患儿的具体表现,在阶段目标明确、相对稳定的训练程序中,兼顾患儿心理特点,注重具体训练方法的灵活性,并指导、监督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共15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大于30分可以诊断为自闭症,30~36分为轻~中度,大于36分为重度)及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共57个项目4级评分,53分疑诊,67分确诊)进行评估。结果:①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37,27)。②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66,36)。③该例患儿在语言和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④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治疗后语言理解达3岁水平,表达能力达5岁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相当于1岁孩童发育水平。结论:科学系统且具有灵活性的语言和行为矫治训练可以对自闭症患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刘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64-7365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近期效果,探讨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在治疗8周后,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研究组在治疗后8周BPRS(25.86&;#177;6.50),SANS评分(47.60&;#177;7.01)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06,6.73,P均&;lt;0.01);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分(积极应对:1.85&;#177;0.46,消极应对:1.40&;#177;0.54)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45,P&;lt;0.01)。结论: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和调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不良情绪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近期心理康复和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10.
黄彤  冯碧英 《护理研究》2005,19(22):2014-20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人失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有睡眠障碍的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疗程为4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Ⅰ)记录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人在疗程第20天睡眠状况明显改善,在疗程第30天睡眠质量接近正常水平,睡眠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前后睡眠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乙型肝炎病人失眠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